
新华社记者李响 摄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我校师生热切关注,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教学、科研和学习中去,凝心聚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湖南师大力量。
增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刘仲华全程参加了全会各项议程。他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入学习研讨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蓝图,为我们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湖南师范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坐标新要求与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科学制定学校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效;打造科研创新集群,大力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战略;以新校区建设为牵引,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更加坚实的湖南师大力量!
“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孙岳兵表示,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者,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构建科学的“十五五”发展指标体系;准确把握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优势特色学科高峰;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高校担当。
“全会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学校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人事处处长兼人才办主任黄小兵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积极对标对表,高质量推进学校“十五五”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优结构、强内涵、提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主动汇聚人才、持续培养人才、努力成就人才、积极服务人才,以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世承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李保祺表示,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感触最深的是近几年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上的突破,比如嫦娥探月、深海探测等,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国家实力的跃升。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是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是这些成就的见证者、制度红利的受益者,更要扎实学好本领,发挥个人优势特长,融“小我”于“大我”,成为共创美好未来的行动者。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处处长唐东升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我们要以党中央决策部署为行动指南,紧盯 “卡脖子”领域与未来产业前沿,以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筑牢原始创新根基,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勇闯 “无人区”;践行全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让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生产一线;完善青年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科技评价体系,以制度创新激发科研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这为我校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数据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副处长陈知新表示,作为一名网信部门的工作人员,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聚焦数字素养、数据质量、数据孤岛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从“功能服务型”向“育人赋能型”转变,为实现“智慧师大”的美好目标贡献力量。
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刘红荣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重要议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确保国家科技和经济安全。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今后将更加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锚定前沿基础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胡胜标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生命科学作为引领新质生产力、支撑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正是我们奋斗的主战场。我们将立足湖湘特色,紧扣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活动,持续深耕生物育种等优势领域;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理念,通过科教融合,培育拔尖人才;深化产学研融合,联动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生命科学的力量。
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周国华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叠加效应。这四大战略过去各有侧重,现在强调协同发力,旨在整合各类战略的作用,形成“1+1+1+1>4”的整体效能。全会强调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体现了空间布局与发展功能的有机统一。地理学是经世致用的学科,我们要在发挥四大战略叠加效应,构建高质量、高效益国土空间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商学院副院长曹虹剑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牵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我校副校长谢资清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副校长,我要不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认识理解,并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当前,人工智能正在给教育教学带来深刻变革,“十五五”时期,我们将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作为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重要突破口,系统性、深层次地将人工智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实施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支撑的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卓越教师贯通培养,并通过整合大中小学校和社会资源,开发特色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相结合,跨地区、跨学校、跨年级共享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源惠及更多学校,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师的共同使命,也是立德树人的奋斗目标。”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蔡颂表示,下一步,教师教育学院将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坚守“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抢抓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的重大机遇,聚焦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构建教师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教师教育研究新平台、夯实教师教育改革新支撑、建设引领服务社会新高地、开创教育国际交流新局面,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一流水平的教师教育做出新贡献。
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杨涛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青年一代,在“十五五”时期,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跟上国家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步伐,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上官思涵表示,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亲眼见证“十四五”规划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刻体会到“中国之治”的显著制度优势。展望“十五五”,对我个人而言,首要需求是提升从教技能,深入基层见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青春教育篇章写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定当挺膺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十五五”的新征程中,用青春谱写时代华章。
编辑:黄依依
责编:马铁泉
审核:周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