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徐伟 记者 龚怡 肖漪)10月25日上午,首届“澜-湄”流域沿线国家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音乐学院和乐楼开幕。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刘仲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铁钢主持。
刘仲华对学界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情况。他指出,音乐舞蹈文化遗产既承载族群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又蕴含流域国家命运与共的深厚根基,期望此次研讨会能深化跨国界的对话和合作,探索流域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差异化发展路径,让流域内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焕发活力,成为连接“澜-湄”各国的精神纽带。
余伟良指出,“澜-湄”流域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汇黄金走廊”,此次研讨会是湖南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期望会议有效助力区域人文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廷信认为,“澜-湄”流域内音乐文化遗产具有共性与个性,呈现出独特的地域色彩。他表示,此次会议对流域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作用。
开幕式举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音乐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揭牌仪式,以及专业委员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聘任仪式,标志着该专业委员会正式运行。现场还举办了商务印书馆新书《区域国别音乐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集》发布会,来自泰国东北的艺术团体呈现了传统舞作《阿普萨拉》,分别展示区域国别音乐学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
会议期间,将围绕东南亚区域与国别音乐的理论与方法、全球史视域下中国与东南亚音乐的互动与交融研究、东南亚国家音乐舞蹈的海外民族志选点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
此次研讨会由我校主办、音乐学院承办,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音乐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卓冉传统乐舞文化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中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编辑:龚怡 肖漪
责编:马铁泉
审核:周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