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艺洋 李嘉仪)11月19日,第六场科学与艺术学习交流会在我校举办。
活动聚焦科学传播与艺术表达的深度融合,邀请科学可视化、学术写作与科研设计领域专家开展专题分享,校内相关单位师生代表参与交流。
科学可视化专家梁琰以“科学图像化呈现”为主题,系统阐释科学可视化与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技术关联与学科价值,结合分子结构模拟、宇宙数据建模、量子计算原型机可视化等案例,分析科学可视化在科研协作与公众科普中的多元应用路径。
爱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研究员邱国强围绕“从0到N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展开讲解,从选题策略、结构搭建、语言润色到期刊选择与审稿回复,完整解析论文写作与投稿逻辑,并介绍人工智能工具在学术写作中的合理运用。
中国科学报社科学可视化中心设计师王汝勤以科研图像设计为切入点,详细介绍数据图表、论文插图和期刊封面图的分类标准与设计规范,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构图、配色及常用制图软件的操作技巧。
此次交流会整合多领域资源,通过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导,助力师生增强科研成果的呈现力与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科学与艺术在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中的协同发展。
此次活动由我校主办,跨学科研究院承办,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协办。相关单位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
编辑:张艺洋 李嘉仪
责编:刘真
审核:马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