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红网】透过湖南师范大学人才聚集现象,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君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7日 09:23 点击:

巍巍岳麓山,山高人为峰。岳麓山下,名校聚集,人才荟萃。

日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任郑青从全国52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冠军。这是湖南省的学生在该项赛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名师出高徒。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人才数据逆势高涨,育才、引才、留才、用才的独到之处,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在观潮君看来,优秀的学校才能孕育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才能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如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湖南师范大学无疑给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固本培元育才 发挥榜样力量

先看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一份“成绩单”:获批湖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连年全省高校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年湖南省属高校第一;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居全国省属高校第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人才为本。该校这么多个“第一”的背后,是人才的强力驱动。

▲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为国立师范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要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2020年12月24日,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就人才引进和培育问题特别强调:“打造‘三个高地’的关键在于人才,我们要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强化招才引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湖南师范大学,尊师重才是优良传统。该校首任校长廖世承说过:“一个学校的最后成功,就靠教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湖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大批引进博士,《光明日报》以“何以引得凤凰来”一文给予高度赞誉。

新时期,该校坚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2016年以来,该校刘少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红荣、郑贤章等4人入选“长江学者”,李育民等2人入选国家教学名师,廖洁桥、吕双伟等多名青年人才先后入选国家级“四青”人才项目。

人才建设,精心育才方能固本培元,这几个教授都是湖南师范大学内培起来的优秀人才代表。在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现象普遍的背景下,该校通过实施“世承人才计划”,激励、稳定本土现有人才,让有潜质的人才成长起来,一方面加强政治引领,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坚持弘扬高尚师德,以榜样的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手捧着宝贝鱼苗。(资料图)

“我不仅仅是一个‘科研渔夫’,更重要的使命是教书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少军说,要把学校重视人才的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培养更多的人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郑贤章坦言,学校把教师人才培养好,最终受益者永远是学生。要让学术的“冷板凳”变成学院的“热炕头”,既把人才“引进来”,也让他们心甘情愿“留下来”。

全球视野引才 机制灵活注重实效

在湖南师范大学,与“世承人才计划”一样,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有“潇湘学者计划”。只不过,前者注重内培育才,后者聚焦向外引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照片墙。刘清心 摄

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湖南师范大学注重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大力实行“潇湘学者计划”,主要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拔尖青年优秀人才。

2016年以来,该校通过“潇湘学者计划”和国家、湖南省引才项目,以“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全职引进了海内外高端人才70余名。他们中有首批国家教学名师蔡美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尹韵公、欧洲科学院院士吴漠汀、日本著名学者Atshrio Osuka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引智相结合,机制灵活,注重实效,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先后以“潇湘学者”讲座教授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欧洲科学院院士张隆溪、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著名作家韩少功、解放军报总编辑谭健等高端人才50余名,并设立了北美、欧洲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强化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并一次性面向全球公开招聘4个专业学院院长。

在观潮君看来,湖南不临海,不靠边,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在不少高校遭遇“本地培养、外地使用”困局背景下,湖南师范大学“人才逆流”现象令人瞩目。

这得益于“潇湘学者”“世承人才”两个人才计划的互相配合,统筹协调,既固本培元留住了人才,又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既盘活人才存量、激发活力,又做大人才增量、添加动力。可以说,两个“人才计划”构建了该校人才政策的竞争优势,对学科及学术梯队的建设发展起到了支撑引领作用。

说起选择来湖南师范大学的原因,尹韵公说出了肺腑之言:“不提要求,不谈条件,湖南师范大学的领导凭着胸襟和真诚打动了我。”

与尹韵公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时任校长蒋洪新跟她洽谈时,有句话深深打动了她:“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但要为了理想而奋斗。”她曾因为住房问题而犹豫,没想到才出办公室半个小时,她就接到了蒋洪新电话:“房子问题解决好了!就在师大附小旁边。”

言出必践留才 不拘一格用人

优秀人才引进来了,如何留下来?湖南师范大学也有独特的用人之道。

“重视人才一直是学校的传统,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人才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起军说,书记、校长亲自抓人才队伍建设,亲自给一线教师做服务,从谈协议开始到来校工作,相关领导和部门都全程参与。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

2018年1月,尹韵公正式就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当他提出建立县级融媒体研究中心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批下来了。“学校言出必践,‘师大速度’让我振奋。”

“最让我心动的,就是学校领导说会全力支持我的工作。”蔡美花教授来到湖南师范大学工作后,学校很快就成立了东北亚研究中心,不到3个月就开了一个级别很高的专家智库会议。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蔡美花备受鼓舞。

“我们可能会是湖南师大第一批退休外籍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英国教授苏文、苏曼夫妇坦言,学校不仅给予他们充分的学术自由,还在科研经费、住房、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当他们的条件达到学校相关规定时,学院领导会主动约谈加薪,人事处也在逐步落实退休待遇……

观潮君梳理发现,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不拘一格用人才并且留才有道,率先在人才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和探索,1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直接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

在人才评价方面,按照“破五唯”精神,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3个不同系列,完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职务晋升通道。

在激励机制方面,学校采取综合激励模式,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重实绩、重贡献的原则,薪酬待遇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对特殊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办法。

在保障制度方面,学校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和保障,落实“放管服”改革,解决教学科研人员经费“审批难”“报销难”问题;对人才来校后的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安家落户、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湖南师范大学将在“三高四新”战略指引下,发扬尊师重才优良传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牢执奋进之笔逐梦而行,书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1/06/8814364.html



上一条: 【华声在线】以人才有序流动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下一条: 【学习强国】引力来自何处——解码湖南师大人才聚集现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