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新湖南】敢为天下先|中国茶寿之乡,自新化始

来源:新湖南 作者:易剑雄 张子仪 龚新波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4日 16:08 点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易剑雄 张子仪 龚新波

日前,《中国茶寿之乡标准》在湖南正式颁布,湖南省新化县作为“中国茶寿之乡”的首创县,担当东道主,广邀天下茶家云集湘中小城,以里程碑式的事件,掀起茶界风云。

(2024首届中国茶寿文化节暨新化县第四届茶旅文化节”开幕)

(2024首届中国茶寿文化节暨新化县第四届茶旅文化节”开幕)

何为茶寿?

从古至今,中国人为老人祝寿,都爱用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的雅称。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形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形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的八和十字代表八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字,加在一起就是108岁。其美好寓意是指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称为“茶寿”。

“茶”字,从草,从人,从木,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代表着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去,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这也是茶道的境界。

(人在草木间,茶寿成自然)

但是茶不是“药”,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饮品,科学饮茶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茶寿”一词在我国甚为流行,细究之下,也是爱茶之人长期与茶做伴,更能体会“茶叶”与“长寿”的关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为万病之药”的千年之谜日渐明朗。茶叶中诸如茶氨酸、咖啡碱和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细胞DNA免受自由基损伤,修复受损伤的细胞膜、清除自由基等,现代科学探秘与医学解密,为因茶而寿提供了有力依据,“茶寿”之说,深植人心。

哲学家冯友兰与金岳霖同庚。1983年的一天,两位老先生共度88岁生日,冯友兰写下“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的祝福,相约二十年后再相聚。一份美好的祝愿和期待,一个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成就一段“茶寿”佳话。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成就一段茶界佳话)

何为茶寿之乡?

顾名思义,追源溯流,应有两层含义或为重要,一是该地以茶为业,一业兴引百业旺,多数百姓以茶为生,因茶得富;二是当地民众深谙饮茶之道,常年制茶饮茶,因茶而寿者众。这应该是“茶寿之乡”的基础条件。

在普罗大众对于“茶寿之乡”的认知基础上,最近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审慎制定并颁布了《中国茶寿之乡标准》,该标准涵盖了地理地貌、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稳定性、饮食习惯、长寿人口比例、百岁老人占比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至少拥有一名茶寿老人(108岁)由湖南新化评审团队提出建议,并获得在京专家一致认可,成为“中国茶寿之乡”的重要认定标准之一。

茶寿,是对108岁高龄的雅称。基于明确年龄标准,因此“中国茶寿之乡”的评定标准比长寿之乡的评定标准更高更严格更严谨。

“中国茶寿之乡”的评定标准确立出台,对我国应对社会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进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发展银发经济和让高龄人口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度以及满足感,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理论基础。是惠及民生,普惠大众,关爱老年人的集中体现。

(一茶何奇?产业兴邦,富乡惠民,康养益寿!)

为什么是新化?

“小城故事多”,去过新化了解新化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新化是个神奇的地方。我们去过太多被称为神奇的地方,早已对“神奇”二字产生“抗体”,但新化的神奇,是赤裸裸的神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神奇。

蚩尤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号称“战神”,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蚩尤重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在中华文明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无数史实论证新化就是蚩尤的故乡。

梅山一带受蚩尤的影响很大,形成了特有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又称蚩尤文化,是中华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宋史》说“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进山路上有一段垂直高度为600米的陡坡,叫人望而却步,由此与外界隔离,故名“止客界”,现在名震天下的“紫鹊界”就是因千百年前的“谐音梗”而得名。

神奇就从这紫鹊界说起。

(斯蚩尤之故里,乃王化之新地)

新化县水车镇近8万亩的梯田层层叠叠,全部开垦在高山之上,蔚为壮观。这就是享有“梯田王国”之美誉的紫鹊界梯田。梯田是沿着山坡层层向上分布的阶梯式农田,往往需要配套有浇灌设施设备。但紫鹊界梯田与众不同,这里没有大的水系、河流,甚至连一口井都没有。可千百年来梯田上的水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地还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无法破译的大自然奥妙,在大旱之年,随手向山体插一根竹筒,便有清泉流出,连绵不绝....

(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双遗产』新化紫鹊界)

紫鹊界秦人梯田是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是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为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景区。仅“世界双遗产”一项就“当惊世界殊”。

还有是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山歌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文印之都、“动物界活化石”中国大鲵之乡的美誉和雅称,都属于这座小城....神奇之独,无处不在。

而茶,正是所有神奇背后的孕育,亦是上天赐予给新化的“物华天宝”。

有史可考的产茶史可追溯到唐朝。唐五代毛文锡在《茶谱》中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撷不过十六、七斤。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

深山出好茶,好茶竞天择。千年古县新化,地处湖南几何中心,位于雪峰山北段东南麓。境内山高溪多,海拔高差大、山林覆盖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富含有机质,在平均海拔800~1300米的地理环境中,野生茶叶与草木共生,物竞天择,是“湖红之源”的核心产地,是中国原生态、高品质好茶的出产地。

(“因茶而寿 因寿而茶”新化红茶核心产区百岁老人十余众)

(“因茶而寿 因寿而茶”新化红茶核心产区百岁老人十余众)

新化红茶是茶黄素含量最高的红茶之一,每克茶叶中含有茶黄素 0.2 毫克,是其他红茶的 2-3 倍。新化红茶之所以富含茶黄素,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茶树品种、制茶工艺等因素有关。新化红茶产于世界农业、水利双遗产地——紫鹊界梯田,这里山高溪多,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新化红茶采用古老的茶种,传承千年的制茶工艺,采用传统的发酵方法,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充分氧化,形成丰富的茶黄素。新化红茶因此享有“健康茶黄素,地道新化红”和“一克茶黄素,十两软黄金”的美誉。

地理决定风物,新化位于地理过渡带、气候枢纽带、文化融合带,独树一帜的“三带”特征,造就了新化红茶的独特个性。始终以其“条索紧实、蜜香悠长、甘鲜醇爽、橙黄透亮”的鲜明个性与品质特征被世人称赞为中国健康好茶。

这里的人们生活简朴、食材天然、粗茶淡饭,千百年来传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据官方数据统计,新化县百岁以上老人仅奉嘎山境内就有十五位。

新化县领导班子的远见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慧眼,使“茶寿”文化和智慧被激活,湖南人的“敢为天下先”,再次以“中国茶寿之乡”首创县而彰显。

(敢为天下先,“中国茶寿之乡”自新化始)

为茶业新生态,贡献“新化方案”

随着“以旅兴茶,以茶助旅”的茶旅产业融合渐入佳境,新化已经是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是湖南红茶品牌阵营的主力军,是湖南红茶的核心阵地和主产区。目前,新化产茶面积达10.28万亩,茶叶总产值突破15亿元,茶旅综合产值达24.8亿元,全县11万余人从事茶产业。

(“中国茶寿之乡”新化首创县宣倡:健康中国 茶寿共识)

在本次活动中,新化积极倡议由福建武夷山、云南景迈山与新化奉嘎山达成茶寿共识。三座名山同是世界遗产地,都盛产茶以茶闻达,三处世界遗产地都留下了自然与茶叶的协作。以茶会友,共论茶叶发展的朝向,三山共同发声,以此掀起中国茶业发展新篇章,为中国未来茶叶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

与此同时,新化还在全国寻找达到茶寿之乡标准的县市,结成姊妹城市,共同推动茶寿事业的发展,将茶寿生活引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养生、生态循环的生活、工作方式推动社会转型发展,共同开创地球村更美好的未来。

(福建武夷山、云南景迈山与新化奉嘎山三大茶名山达成茶寿共识)

新化,作为中国茶寿之乡首创县,通过这次参与中国茶寿之乡的标准审定、发布,不仅对发展新化县域经济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未来,新化还将着力用好用活“中国茶寿之乡”的金字招牌,充分发挥“中国茶寿之乡”首创县的旗帜与标杆作用,辐射全中国,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长寿,为推动中国茶文化事业发展,为重塑茶业新生态,为赋能乡村振兴贡献“新化方案”。

(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致辞)

正如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在“健康中国·茶寿共识”2024首届中国茶寿文化节暨新化县第四届茶旅文化节”致辞中所说,新化红茶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高度的政府重视,强大的产业基础,在短短几年时间异军突起、名声大振,在湖南红茶、中国红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新化红茶功不可没。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参与到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了“坚持饮茶可以延缓衰老、让时光慢走”“坚持饮茶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坚持饮茶可以调节免疫、给身体装上‘防火墙’”三大研究成果。本次活动以茶寿为主题,将会让更多人了解茶,吸引更多人因为健康、年轻、美丽、长寿而爱上茶。希望新化高举“茶寿之乡”的大旗,以双“非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以文化和科技双轮驱动,让新化红茶辉煌延年。

以“茶寿”为“阳谋”,锻造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如何锻造?没有标准答案,但究其根源,无非创新、产业、科技三个关键词。而从茶产业来说,新质生产力的两个关键字,“新”和“质”。“新”,可以理解为创新、革新,思维上有超越、行动上有突破;“质”,可以理解为品质和本质,品质上不断改进乃至飞跃,本质上不忘初心。

新化红茶这次以“茶寿”为契机,成为“中国茶寿之乡”的首创县在茶界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举措,这不仅是创新,更是湘人“出奇兵”“创爆品”的特质。紧抓“茶寿”题材,占据茶与寿强关联的理论制高点,用巧力锻造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茶寿之乡》标准发布的第二天,新化县即邀请国内顶级茶健康专家举办题为“健康中国茶寿共识”茶与健康的高峰论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教授阐述了新化作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双遗产地”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地理地质地貌与“茶寿之乡”的深度关联;国家卫健委老年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杨泽教授从专业角度对“中国茶寿之乡”标准体系进行详尽解读,揭示茶与长寿之间的科学联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于志敏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阐述“因茶而寿,因寿而茶”的深刻内涵,强调茶寿生活方式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分会会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周小青深刻阐述了茶与健康,茶与生活,茶与生命、茶与社会的多重关系,辩证地指出茶与寿的必然关系。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闫青春出席论坛听取专家们的发言并纷纷点赞。他还即兴赋诗一首赠与大会。(七言诗「品新化渠江红」蜿蜒绵亘奉嘎山,红茶孕育云雾间。层层绿树抽新叶,片片碧玉挺毛尖。清泉浸泡流金色,杯盏细品香泽缘。新化优茗斐中外,始发潭邵渠江源)。高屋建瓴的专家论述,有理有据的科学论证,“茶寿之乡”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新化县创造“新质”的重要策略。

(创意创新的“健康中国茶寿共识”茶与健康高峰论坛专家云集各抒己见)

从产业上讲,近年来,新化搭乘湖南省大力发展红茶产业的“高速列车”,新化红茶强势崛起,产业集群快速形成。作为湖南红茶的源产地和发祥地,在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新化在相继获得“湖南千亿茶产业的重点县”“中国绿色生态茶叶之乡”“湖南省十强生态产茶县”、大湘西“潇湘茶”品牌茶生产县、“湖红”品牌核心生产县等荣誉后,又在第十三届湖南茶业博览会上捧回“湖红之源”的金字招牌,再次确定新化红茶的历史地位,为把新化茶叶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化县委书记李铁雄在这次盛会上说,新化红茶有历史、有底蕴,有特质、有品质,有规模、有效益。近年来,新化围绕一片小小的茶叶,把茶区变成景区、茶山变成金山,推动茶叶种植步步为营,茶叶产业节节攀高,茶叶市场欣欣向荣,茶叶品牌蒸蒸日上,数以万计的群众得到实惠,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新化县委书记李铁雄致辞)

“中国茶寿之乡”的落地如同东风,善借东风的“新化诸葛”们早已绘就了新化红茶“以茶赋能以新创质”的锦囊妙计。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和历久弥新的产业沉淀,在“茶寿”的新质裂变中将会展现惊人的能量,我们拭目以待。

未来,新化将积极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理念,聚力打造新化茶产业链,继续借“新”发力,利用科技数智手段,强化创新赋能,推动茶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提质增效,培育更多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向“质”攀登,发挥世界双非遗的超级优势,强化“茶寿之乡”的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新化红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扶持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促使新化红茶产业链释放出更加强大的发展活力。

喝懂中国茶,讲好“茶寿之乡”故事

神农氏眼里的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眼里的茶,为之跋山涉水,秉烛而书,终得“茶经”传世;孙皓眼里的茶,可以代之以酒,老百姓眼中的茶,生津止渴解乏;饮尽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九万里诗酒田园,无非一杯茶!

(讲好“中国茶寿之乡”故事,造福一方百姓)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传播的源头。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画卷,几乎每一帧都飘着茶香。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从种茶、采茶到制茶、饮茶,从泡茶、敬茶到斗茶、评茶,博大精深的茶技艺、茶习俗早已渗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延绵数千年生生不息的一种集体记忆。

茶,是文化,也是财富。在中华大地,从色、香、味、形各异的茶品,到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茶俗,无不体现着非遗传承的实践成果,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身心健康的追求。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这一片叶子,正是茶叶;这一方百姓,则地无分南北,在新化大地的四面八方遍处可见。在新化,许许多多的农户和企业靠着种茶、制茶,既留下了“绿水青山”,又造就了“金山银山”。

今天,《中国茶寿之乡》标准的发布,第一个“中国茶寿之乡”的诞生,不仅是一片东方神叶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在诠释中国人以茶敦亲、以茶行孝、以茶睦邻、以茶敬客、以茶结友的精神内核。

“敢为天下先、勇为天下谋、乐为天下享”,作为“中国茶寿之乡”的首创县,新化将作为茶的和平大使,深刻传递茶文化的共同价值,致力于把“中国茶寿之乡”打造成新时代茶领域熠熠生辉的金色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千年茶故事,讲好“中国茶寿之乡”故事,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内容,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最佳题材。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rmt/article/10775415.html



上一条: 【红网】讲家国事 抒爱国情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学士中学开展图说时政比赛
下一条: 【学习强国】王兆峰 陈勤昌 张勇:加快红色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助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