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课有了“课程思政顾问”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张士英 胡沛然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13:25 点击: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胡沛然

“丁零零”下课铃声响起,哈尔滨师范大学一堂“形势与政策”课刚刚结束,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熊玉坤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好几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课教师发来的“求助信息”:“熊顾问,我们的课程思政方案还想细化下。”“熊顾问,这项思政元素能不能融进我们专业的实习项目中。”……

“我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顾问’。只要教师们有关于思政内容的疑问困惑,都可以随时联系我。”熊玉坤介绍,“这两年,思政课教师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外,还深度参与学校思政育人的全过程,成了学校里的‘大忙人’!”

思政课教师忙碌的身影背后,是哈师大打造“思专创”融合育人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作为黑龙江省唯一获评全国重点马院的高校,哈师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了‘思想政治为引领,专业知识为支撑,创新创业显成效’的育人模式,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双创实践‘大平台’作用,推动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了协同育人效应。”哈师大党委书记孙立军表示。

“如何给理工科的‘硬’专业注入思政育人的‘软’内核,一开始我们也犯难。后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3位教师来担任‘课程思政顾问’,围绕学科特色帮我们凝练出‘教师情怀’‘科学家精神’‘生态文明’和‘强国有我’4个思政育人主题,修订完善了15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案。”谈到“顾问制”为教学育人工作带来的改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妍对记者说,“学生们普遍反映,课堂里的专业知识有了‘温度’,渐渐明白了自己‘今天所学’与国家‘明日所需’间的紧密联系。”

在哈师大,思政育人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并不局限于校园内,广阔的乡村基层也成为学生们识国情、明志向的课堂。

“大一时的一门课,让我规划好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实践方向,也在心中默默立下了到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的目标。”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许濡驿所说的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桃开设的“乡村调查与创新创业实践”。

李桃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她带领学生在福建、黑龙江农村上“现场课”时的照片。“这门课主要面向大一学生,我希望他们在入学之初就能了解基层一线是什么样子,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心中种下一颗服务社会的种子,用大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浇灌’它,并开花结果。”

课堂之外,哈师大还将思政育人向创新创业场所拓展。“同学们,这是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剪纸。除了传统纹样,我们怎么赋予它新的内涵?大家可以动手尝试下。”在哈师大创意设计产业园,哈师大党委副书记郭砾拿着一幅桦树皮创意设计产品,为师生讲授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价值。

郭砾表示:“在这堂课上,我们把思政课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容‘搬’到创意设计产业园,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打造可触摸的思政大课。”

目前,哈师大依托校史馆、游寿纪念馆、文博馆、动植物馆和创意设计园区文化资源,打造了系列大思政育人场景,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积累经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3日 08版)

原文链接:https://news.gmw.cn/2025-07/03/content_38131197.htm



下一条: “像嘉庚先生那样精益求精”——厦门大学深入推进“嘉庚精神·时代先锋”示范创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