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倪佳环)深秋的风总是清冽。这个季节的风不是等来的,而是送来的;像汩汩泉水穿过身体,浇透闷热。晚六点结束在至善楼的值班,脸微微发烫,天色渐暗,打着手电才勉强看得清脚下的路。微风忽起,迎面送来的,还有婧茹学姐发间一缕清甜的香。
从2023年加入新闻网,到2025年挑起副站长的担子,婧茹的成长轨迹,早已和这个校园媒体的发展紧紧缠绕。“我刚来时,网站的办公室很小,现在你再看,多敞亮。”她抬手在空中比划着当年的面积,眼里盛着藏不住的骄傲。从编辑部干事到编辑部副部长,再到如今的副站长,职务的每一次变动,都让她对这份工作的认知深了一层,“以前当干事,只管攥紧自己的笔,写好手里的稿子,像只盯着眼前的一个点;现在站在副站长的位置上,才看清整个网站是架精密的机器——从新闻签派到编辑排版、审核推送,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
网站于她,早已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承载着归属感与自豪感的地方。“这上面的每一篇报道,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不是某一个记者、编辑的个人名片。”今年是她担任副站长的第一年,却也可能是在新闻网的最后一年,谈及此处,她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在这里遇到的人都太可心了——带着我入门的学长学姐,耐心指点的老师,还有一起改稿的伙伴,这些都是最珍贵的收获。”说到自己的成长,她从不避讳初入职场的笨拙:第一次跑新闻,她面对现场的嘈杂与混乱,只能慌慌张张全程录音,回到办公室对着满是杂音的音频,一遍遍倒带、听写,才把零散的素材串成完整的稿件。如今站在老记者的位置上,她总把这些“弯路”当成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记者。“可以借助工具高效转写录音、整理素材,但千万别丢了自己的思考。”她指着电脑上的新闻,指尖划过段落衔接处,“一篇好新闻的魂在逻辑——什么时候把领导的话提炼成核心观点,什么时候展开细说,这些都得靠自己慢慢磨,急不来。”
师大之星晚会的聚光灯下,有她抓拍选手自信绚丽的身影;校运动会的跑道旁,她蹲在警戒线外,定格过冲刺瞬间的肌肉线条;学术研讨会的会场里,她笔尖不停,记下过专家们思想碰撞的火花;校企签约仪式上,她又精准捕捉到握手瞬间的希望与庄重。这三年,她几乎跑遍了校园里所有类型的新闻现场,对新闻的热爱,就是被这一个个滚烫的瞬间,一点点拼凑起来的。每次带新记者出门,她总像个细心的向导:记得在活动开始之前拍摄全景、握手的瞬间要连拍、拍摄不要扰乱会议秩序、录音的同时别忘了记下要点以便写稿。
新闻网的小伙伴曾分享被婧茹带教的经历。“她很雷厉风行,早上的新闻,中午就要稿。”这份对工作的较真,藏在她抢新闻时奔跑的身影里,藏在她审核稿件时逐字推敲的专注里,更藏在她带教新人时手把手的耐心里。
婧茹就是这样一个人,不馥郁,但有香。
街灯一盏盏亮起,婧茹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背影被灯光拉得很长。她从不是靠张扬吸引目光的人,却如一杯慢泡的清茶,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把每一段经历都熬成了茶里的回甘——不追一时的浓烈,只留长久的温润,这便是她独有的香气。
编辑: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