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615-1-3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4日 21:46 点击:

我校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顺利结项

本报讯 近日,我校文学院蒋冀骋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语文辞书注音释义综合研究和历史文化学院李育民教授主持的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在会议鉴定获得同行专家一致肯定的基础上,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批,获良好等级,顺利通过结项验收。

蒋冀骋教授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古代语言辞书注音释义综合研究》(丛书),包括10部著作,总字数约280万,综合考察古代语文辞书及其注音释义的传承演变,重点研究古代语文辞书疑难注音释义以及辞书中字词的音义契合问题,并为古代语文辞书在读音或释义上存有问题的疑难字举引文献用例,将疑难释义、疑难字放在具体的历史文献用例中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同时也提高了这些疑难释义、疑难字的使用价值。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首次对古代语文辞书进行综合研究,规模宏大,价值重大,是一项高难度的浩大工程,课题组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具有开创性,实现了传统小学研究领域的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研究,学术价值重大;对众多疑难字的释义进行了举证,实现了读音、意义、形体互证的研究思路,提高了疑难释义、疑难字的使用价值,可为字典、辞书编纂提供参考和依据。

李育民教授的最终研究成果《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共7卷,360余万字。全书总揽与分述联结,理论与史实并重,实证与规范结合,推陈出新,给近代中外条约关系这一重大的基本问题作了新的描述和解析,完整揭示了条约关系在近代中国的生长路程和历史趋向,深入剖析了这一路程中的各项具体问题,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认知和了解。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研究意义重大,有益于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项目组很好地实现了研究目标,最终成果弥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开辟了中外条约关系研究的新领域,纠正和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缺陷与不足,建构了中外条约关系通史研究的分析框架,实现了话语体系的重大推进。

在研究过程中,两个项目组还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阶段性成果。蒋冀骋教授项目组先后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汉语学报》《古汉语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9篇,并多次召开相关学术会议。李育民教授项目组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相关研究专著2部,多项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转载,阶段性研究成果获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社会科学处)





上一条: 1615-1-4
下一条: 1615-1-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