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辉:让世界听到强军的声音
吴世辉,中共预备党员,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2级本科生、2022级年级长,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高教本科组铜奖获得者。曾获湖南省第十四届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湖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湖南省“爱我国防”演讲比赛一等奖、湖南省首届“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者”征文大赛一等奖,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国家级立项。
本报记者 李一苇 清晨的师大校园尚未苏醒,图书馆的门前已站着一个挺拔的身影。他叫吴世辉,我校新传院2022级本科生,一名曾身披浪花白军装的海军退伍兵,一名在退学重考中逆风翻盘的勇者,一名带着瑶药文化走向创业赛场的青年,更是一名怀揣着成为优秀军事记者职业理想,勇毅前行的追梦人。从南海舰队的新闻报道员到图书馆的“钉子户”,再到全国职业规划大赛的铜奖得主,他的故事里没有天赋异禀的奇迹,只有不甘平庸的倔强。正如他所言:“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浪涌南海,笔尖初绽
2019年夏,高考失利的吴世辉坐在驶往南海舰队的列车上,耳边回响着电影《红海行动》中的枪炮声与战士的呐喊。彼时的他未曾想到,这段军旅生涯不仅重塑了他的意志,更点燃了他对新闻事业的炽热初心。
初入军营,陌生的环境、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封闭式管理让他身心几近崩溃,但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一切。当连长询问“谁会写新闻”时,这个作文常被当作范文的腼腆男孩毅然举起了手。尽管对新闻写作一无所知,他硬是凭借一腔孤勇接下了任务。第一篇稿件,他写了整整两个月——白天训练间隙构思框架,夜晚打着手电修改措辞,甚至自学拍摄剪辑为报道配图。当由他报道的连队事迹首次登上《南海舰队》公众号时,他“激动坏了”。也是这一刻,他找到了人生的支点,那就是要成为一名讲好强军故事的军事记者。
此后,吴世辉开始了向着理想进发的漫漫征程。他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将《解放军报》的深度报道叠成小方块塞进制服口袋,训练休息间隙逐字背诵当成了习惯;参加南海舰队新闻舆论骨干集训时,他听到一线军事记者说:“新闻是理想主义者的快乐。”这句话如星火落进荒原,彻底点燃了他的职业信仰。服役期间,吴世辉用文字记录强军故事,用镜头定格战士荣光,作品接连登上《人民海军》《南部战区》等军方主流媒体。
“军营教会我,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艰难仍选择坚持。”退伍时,他带走的除了沾着海风的满箱剪报和笔记本,还有一颗扎根新闻传媒事业的决心。
书山破浪,笔锋砺成
2021年冬天,吴世辉站在人生的第二个岔路口。此时他已从南海舰队退伍,进入一所普通理工院校就读。然而,当新闻理想的火苗在心底越烧越旺时,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退学重考。“我要亲手解开高考失利的心结,更要证明普通人也能逆风翻盘。”面对父母“不切实际”的痛斥,朋友“自毁前程”的劝阻,他咬着牙在退学申请书上签下名字,转身将自己锁进房间,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闭关自学。没有老师指导,没有同学互助,他仅靠教材和网络课程搭建知识框架。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雷打不动地执行学习计划:晨读英语、梳理文综脉络、攻克数学难点……为节省时间,他简化生活至极致——三餐速食解决,娱乐活动全无,甚至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只保留必要的闹钟功能。
这段孤独的旅程充满挑战。模拟试卷上密密麻麻的红叉曾让他陷入自我怀疑,但军旅生涯锤炼的韧劲支撑着他一次次重拾纸笔。“军营教会我,坚持比天赋更重要。”六个月后,他以远超录取线的成绩叩开了我校新传院的大门。
进入新传院后,吴世辉延续了军营式的自律,活成了一座行走的钟表——清晨六点,他永远是第一个踏入教室的学生;深夜十点,他总要等闭馆音乐响起才合上书卷。课堂上,他整本誊写读书笔记,将传播学理论与军旅见闻结合思考;图书馆里,他全年入馆1041次,创下学校纪录。大一的寒假他更是将学习强度拉至极限——大年三十的夜晚,窗外爆竹声声,他仍伏案背诵专业课知识,最终以专业大类第一的成绩交出一份惊艳答卷。
但学业突破远非吴世辉的终点。他一步一步从腼腆内向的“独行者”蜕变为主动出击的“突围者”。竞选年级长、制订保研规划、向教授请教学术问题……每一步都浸透着勇敢的信念。“普通学生要想突围,就得把‘主动’刻进DNA。”如今,这个曾因高考失利躲进军营的男孩,已能从容站在全国职业规划大赛的答辩席上,向评委阐述“用生命传播英雄赞歌”的信念。
“别人总问我为什么能坚持,其实答案很简单。”他抚摸着书架上那本边角卷起的《解放军报》合订本,封面上还沾着南海的盐渍,“当你真正热爱一件事时,凌晨四点半的闹钟不是折磨,而是冲锋号。”
潮头弄浪,笔绘山河
2023年暑期,吴世辉带领团队深入瑶族自治县。白天,他跟着瑶医攀悬崖、辨百草,记录“一把草药治顽疾”的古老智慧;夜晚,他伏案撰写报道,用新媒体技术为瑶药文化插上翅膀。“课堂学的传播策略在山沟里活了!”他兴奋地说。这段“三下乡”经历,让他将课堂所学化为实践之力,更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带着这份初心,他携“瑶药暖宫贴”项目闯入CCTV梦工坊,凭借创新方案斩获创业大赛一等奖。在得到投资人,也是主评委、阿里巴巴前副总裁王孝华的盛赞后,他更坚定了方向。为推进项目,他一年跑遍16个省份调研,车票攒成半指厚;为参加高端商业培训,他甚至变卖个人物品筹措资金。“钱能再赚,机会错过就没了。”他笑着说。
正是这份将文化传承与职业理想融合的执着,推动他站上了更大的舞台。2025年4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上,吴世辉以“讲好强军故事,传播英雄赞歌”为题,将创业经历与军旅生涯串联成清晰的职业蓝图。答辩席上,他展开一幅标满红箭头的成长路径图——从南海舰队的新闻报道员,到瑶药文化的传播者,再到未来军事记者的目标,每一笔都紧扣“用生命传播英雄赞歌”的信念。
“暖宫贴的创业实践让我明白,传播不仅是记录,更是赋能。”他结合瑶族村落调研的案例,阐述如何将军旅记者的使命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用镜头捕捉深蓝国土的壮美,用笔触还原战士的热血,用商业思维让强军故事突破圈层。评委提问环节,他从容引用瑶医“对症下药”的智慧,类比传播策略的精准定位:“就像暖宫贴解决的是都市女性的痛点,军事报道也要找到时代共鸣的切口。”
最终,该项目在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生组斩获全国铜奖。荣誉背后,是他对职业规划的深刻理解——退伍时珍藏的采访本、创业中积累的传播经验、图书馆里抄写的理论笔记,最终汇聚成一条指向军旅记者的道路。赛后谈及获奖感悟时,他表示:“从南海的战舰到职规赛的舞台,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用文字传递价值的初心。” 这份初心,正沿着职业规划的轨迹自然延伸——当梳理个人经历时,他清晰意识到,那些在军旅中积淀的观察视角、在创业中磨砺的传播能力,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蓄力:让世界听见强军的声音。
从浪花白的海军列兵到执笔为剑的新闻学子,从图书馆的孤勇者到创业赛场的弄潮儿,吴世辉的每一次“折腾”都在诠释:人生的浪潮从不眷顾迟疑者,但会为真正的勇敢者让路。正如南海的涌浪永不停息,他的笔锋,也正在更辽阔的海域划出新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