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人才办)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秉承尊师重才的优良传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在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筑巢引凤 英才汇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实行 “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伊始,我校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适时推出“潇湘学者”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拔尖青年优秀人才。依托“潇湘学者计划”,首批国家教学名师蔡美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尹韵公、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易小明、欧洲科学院院士吴漠汀、日本著名学者Atshrio Osuka、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Lauri Ramey等70余名海内外名师大家和青年英才全职加盟我校。同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施柔性引智,以“潇湘学者”讲座教授方式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蔡荣根、邵明安、欧洲科学院院士张隆溪、著名作家韩少功、著名音乐家赵季平、王宏伟等高端人才50余名。学校为拓宽引才渠道,设立了北美、欧洲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强化海内外人才引进,一次性面向全球公开招聘4位专业学院院长。五年来共引进高水平师资473人,其中有博士学位教师430人,有正高级职称教师58人,专任教师数量达到2029人。
学校多措并举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提升,在国家和省部级重大人才项目中接连取得重要突破,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刘少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4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6人入选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4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入选国家教学名师,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余名青年人才接连入选国家级“四青”人才项目,5人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18人入选湖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4人入选“湖湘青年英才”,14人入选“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 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外国语学院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固本培元 活力迸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大力引才的同时,学校千方百计做好校内人才的培育、稳定和激励工作,引培并举,协调发展。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施行“世承人才计划”,着重培育校内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优秀人才。每年定期遴选“世承人才”,对入选者采取分层次培育、动态管理、聘期考核。目前,“世承人才计划”连续进行五次遴选,427名教师成为支持培养对象。改革博士后培养制度,实行师资博士后育才模式,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蓄水池”的作用,招收培养高水平师资博士后30余名。经过支持和培育本土人才,我校人才队伍呈现出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人才梯队日趋合理、学科覆盖面持续扩大、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等特点,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持续优化:正高级职称人数达到50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6.2%;具有6个月以上海(境)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达到720人,占总数的35.5%。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在人才的强力驱动下,学校立德树人成效和教学科研业绩显著提升:获批湖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连年全省高校第一,国家自科基金立项数连年省属高校第一,26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总数居全国省属高校首位,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连续三届领跑全省,“十三五”期间新增的58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中,近五年引进人才主持获批了180余项,占比达31%……
守正创新 人尽其才
作为湖南省省属高校的“排头兵”,我校近年率先在人才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和有益探索,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在人才评价方面,将政治思想素质作为首要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重点以改革职称评聘和强化岗位考核为抓手,按照“破五唯”精神,出台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处罚办法(试行)》、《关于试行校聘教授、校聘副教授制度的有关规定》,修订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职务晋升通道,实施教师分系列、分类别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三个不同的职务系列,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10余名海外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直接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修订《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出台《新进教师首聘期考核办法(试行)》,将考核重心下移,增强二级学院自主权。
在激励机制方面,学校分层分类精准施策,采取综合激励的模式。对于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给予其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支持其组建学术团队;对于基础理论学科人才保证教学科研支持条件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鼓励其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服务决策咨询,发挥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在保障制度方面,形成全校一盘棋的人才工作格局。一是加大投入、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和保障。人事、科技、社科、财务、资产等职能部门与各学院协调联动,从多方面切实保障人才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二是齐心协力在仪器设备、实验场地、招生指标、学术团队组建等方面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三是加强生活条件保障。对人才来校后的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安家落户、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同时,积极对接省市人才政策,学校出面统一沟通协调,先后为70余名引进人才取得了长沙市购房资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十四五”,湖南师范大学人才工作将聚焦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服务学校建设发展大局,奋楫扬帆,接续奋斗,奋力谱写新篇章。
编辑:徐缘雪
责编:张永涛 马铁泉
审核:蔡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