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人民日报】湖南师范大学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周容 李雅静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2日 14:52 点击: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不时传来欢声笑语,生物科学专业6名学生参与的《青鱼MAVS负调控机制初探》项目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特等奖。得益于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时有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喜讯传来。

2021年7月,化学专业学生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一等奖;

2020年12月,英语专业学生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总冠军,实现湖南省学生在该项赛事上成绩的历史性突破;

201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是本届一等奖获得者中唯一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也是湖南省代表队数学类专业唯一一等奖获得者……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湖南师范大学学子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267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4项,省级奖项1063项。这一份份靓丽的成绩单,就是湖南师范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缩影。一直以来,湖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多次强调,“要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学校多维发力,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筑育人新高地。

赓续优良传统,“私人订制”在校园内百花齐放

湖南师范大学一直有在本科教育阶段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84年前,学校前身国立师范学院倡导“做文化的先进,国民的导师”办学理想,为学校播下了“追求卓越、作育英才”的精神种子。一路走来,学校直面“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等时代“考题”,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地方院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之路。根据2020年中国科学报“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师范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两院院士数量居全国师范类高校和地方高校首位。中国校友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杰出学术人才(包含两院院士、院士候选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人文社科学家)培养数量排名,湖南师范大学位居全国高校第36位,充分佐证了一所地方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深厚积淀和过硬实力。

近年来,学校延承优良传统,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环节进行全校一体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拔尖人才培养创新班管理办法》等制度和文件,明确统筹推进、分类建设、差异化支持的建设思路,落实学校主导、学院主责的建设原则,鼓励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为拔尖人才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学校在原有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基础上,开设了物理学“周光召班”等10个校级创新班,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优势学科基地化人才培养、应用学科卓越式人才培养。

在学校的有力推动下,各学院很快刮起了“私人订制”风,全校近20个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基地、卓越计划、实验班、创新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优良生态。

回应时代需求,拔尖创新培养模式提质升级

面临新形势,如何对标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领域学生培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解决“卡脖子”问题?这是学校面对的“时代之问”。

为书写好时代答卷,回应时代需求,学校在推动拔尖创新培育模式提质升级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2017年,学校启动了“世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学校总结和梳理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立项为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开启了整体化、系统化、学理化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征程。通过几年的探索,准确定义了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其成长要素与规律,从价值、能力、知识三个维度构建育人体系,即通过全面发展“筑底”和个性教育“拔尖”,从“价值引领融入全过程、知识体系融通多学科、理论实践融合多主体、育人资源融聚多平台”四个途径齐头并进,推动“价值塑造、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深化、创新素养培育”四轮共同发力,实现“价值、知识、能力”叠加、融合和超越,内化生发出学生需具备的拔尖创新人才特有“潜质”。这个“四轮驱动+四融并举+三维同构”的过程,就是湖南师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根据拔尖学生的兴趣志向和特点,积极营造创新学习的成长环境,在接触科学前沿、与大师的火花碰撞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创新潜力,提高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力,全面促进拔尖人才的自我成长,坚定他们潜心走科学研究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以第一届本科“世承班”为例,已有176名学生结业,累计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17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130余篇;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荣誉500余项;获准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21项;150人(143人保送)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国(境)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

也正是因为本科“世承班”取得了优秀成果,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在总结凝练已有国家级基地班、世承班、创新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升格成立湖南省内首个住宿制现代书院 “世承书院”。书院于2021年9月面向汉语言文学等8个基础学科、一流学科专业招收了245名高考录取新生,实行双院制管理,书院和学院共同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成功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让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同学能更好地交流学习,同时选聘院士、长江学者、潇湘学者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担任导师,建立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强化育人效能,拔尖计划领跑一流本科教育

2022年2月21日,新学期的第一天,全体校领导分别走访相关学院,随机推门、随堂听课,了解各学院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方式、课堂内容等,深入一线调研新学期教学工作。“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一个学校培养学生的水平,就反映出这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起军教授在课后与师生交流时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一定的成效后,学校便开始谋篇布局,坚持以世承书院为中心,强化学校育人效能,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带动其他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拔尖创新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学校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通过人才培养改革示范田在教育教学理念、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面的引领,全校各专业有序推进大类招生和厚基础、宽口径培养以及多元成才出口等教学改革,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滚雪球效应,促进了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学校育人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课程总数列全国地方高校第4位、全国第40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在全国师范大学中列第1位、全国地方高校第4位,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占学校招生专业总数的64.4%;2019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获奖成果等级及总数均居省属高校首位;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面向新时代,湖南师范大学将顺势而为、抢抓先机,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地方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谈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起军教授掷地有声。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6940184/rmh26940184



上一条: 【今日头条】湖南师范大学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
下一条: 【光明日报】刘上生:曹雪芹为何偏爱“风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