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光明网评论员:“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敲打了谁?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0日 13:37 点击:

光明网评论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10月8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果断出手,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在这场被称为“全方位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的重要会议上,郑栅洁表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督查。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这是继9月27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后,进一步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基调。

这样的表态甚至“敲打”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20年11月,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部分督察组就反映,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使用行政处罚手段,在今年(指2020年,编者注)财政收入增速普遍下降或负增长的情况下,不少地方罚没收入逆势上升。处罚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保市场主体和“放管服”改革的成效。为此,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在通报中建议,对各部门现有行政处罚事项的依据开展合法性审查,坚决清理各种表述含混、更新滞后、脱离实际的行政处罚事项,为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但几年过去,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我们看到这种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9月18号,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一商户发视频反映,她在门面玻璃上招贴A4纸大小的招聘广告,被相关职能部门要求罚款。虽然乌兰浩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随后的情况通报中承认了错误并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但该市被以这种方式在全国“露脸”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在一个动辄罚款的地方兴业开张还是去政务“最多跑一趟”的地方做买卖,答案显而易见。

几年前,有媒体以长三角城市和万亿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各大城市罚没收入的变化趋势以及背后原因后发现,越是经济基础强的城市,罚没强度越低;越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城市,罚没强度越高。比如,杭州、宁波、苏州、南京、合肥,在长三角都是罚没强度低的城市,无一例外,这些城市也都是经济基础好的地方。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城市越是依赖罚款,营商环境就越是逼仄,越会“劝退”投资者,地方经济也越难以崛起。在同样的逻辑下,罚没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越高,地方政府对罚没收入的依赖度也就越大。

一个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做到执法公正、公开透明并做到政策稳定可预期。然而对地方政府而言,罚款是一种执法成本低、处理时间短、执法效率高的处罚方式,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政府罚没收入增长就意味着企业负担加重,经营风险增大,营商环境恶化。眼下,中央三令五申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企业和经营者成本,抑制地方政府“罚款式创收”的冲动,将行政权力装进法治的笼子里,目的就是保护市场主体,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让罚款回归预防违法的行政执法初心,共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国新办此次发布会释放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信号,对提振居民信心,刺激消费和投资,改善市场预期有着重要作用,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有着风向标的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能不能管住“罚款冲动”,兹事体大。

原文链接:https://guancha.gmw.cn/2024-10/09/content_37603649.htm



上一条: 人民网三评“MCN乱象”之三:急功近利害电商
下一条: 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超速(纵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