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吴斯: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王姝尹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1日 16:40 点击:

吴斯,中共党员,医学院2020级卓越医生班本科生。连续4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连续3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研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以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省赛一等奖;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23年获“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获评校三好学生、院优秀共产党员。现已免试推荐至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本报记者 王姝尹“我将永远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与关怀,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白衣战士,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医学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医学院举行的优秀党员表彰会上,吴斯如是说。大学四年,他始终追寻着治病救人的理想之光,力学笃行,勤勉不辍,成为了一颗耀眼的医学新星。

逐梦杏林,一苇以航

做一个仁心仁术的医生一直是吴斯的理想,其渊源要回溯到儿时。“我的爷爷是个药剂师,小时候总跟着他去上班,觉得很有意思。”吴斯常常跟着爷爷在药房学着辨认各种中草药,听他讲解药物的功效,乐此不疲。“不过,第一次真正有当医生的想法是小学四五年级。”彼时,疼爱他的祖母生了重病,两年内便不治身亡。年幼的吴斯万分难过。“因为自己体验过丧亲之痛,所以我不想让其他人像我一样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束手无策。”吴斯坚定道,“未来要尽我所能地治病救人,给患者和家属带去希望。”

高考填报志愿时,吴斯填报了临床医学专业。为了实现理想,进入大学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之中。“刚开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上,但后来一场讲座将我的视野完全打开,甚至影响了我整个的大学规划。那时候才知道学习不止于理论知识的耕耘,还要参与科研、学科竞赛等实践学习。”谈及初入大学时聆听学长的分享,吴斯眼里闪耀着光。从那时起,吴斯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加入到课题研究中。

2022年6月,吴斯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GPx3调控人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其后斩获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能获得这些成果,最大的助力是我很幸运地加入了课题组。”吴斯坦言他进入课题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他找到何祖平教授,想进入他的课题组,但何教授考虑到临床医学的学生课程压力大,并未接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吴斯再三坚持,加之优异的学业成绩,终于进入模式动物与干细胞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启了实验探究之旅。“我想给自己一个新的挑战,虽然我知道过程一定不容易,但勇于尝试总是好的。”

研精覃思,无远弗届

开始做科研项目时,吴斯并没有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毕竟作为一个本科生,他的专业储备还有所欠缺。“好不容易有这么好的机会,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于是,吴斯抓住一切机会去实验室观摩学习,见缝插针地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他仔细钻研一篇又一篇文献,认真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花了一个多学期才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吴斯积极与何教授交流,不断总结、反思、改进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方法。“何老师经常顾不上吃饭,前脚刚从会议室出来,后脚就走进办公室,了解我的实验进展,帮我厘清实验思路。”面对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吴斯感激不已,他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不辜负老师的期待与帮助。而老师一再强调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也早已深深刻入吴斯的脑海,被他贯彻到学习和科研中。“何老师带给我的东西太多了:宝贵的科研机会、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的学生团队……没有他,我不可能在本科阶段就受到如此正规的学术训练。”在老师的支持下,吴斯逐渐融入研究团队,他旁听师兄师姐的答辩,一起参与学术会议,从中见识到了书本上不曾提及的广阔的医学世界。

学习、实验、竞赛,吴斯每一样都竭尽全力地完成,但总有分身乏术的时候。“去年6月忙得我感到绝望,因为期末考试、论文返修、‘挑战杯’材料整理、全国生物科学竞赛资料上传这些事情全都堆在了一起,我真的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调整心态,分好轻重缓急之后,吴斯便迅速开始攻克一件件事情——巩固知识点、与编辑沟通、和团队协调、同老师商讨,各个事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都取得了好的结果。

“看到文章发表,我真的是热泪盈眶。”2023年6月,吴斯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了文章,但过程十分曲折。文章通过时,吴斯正在参加实习动员大会,并未及时查收信息,直到看到导师发来的“恭喜”,他才看到邮件中“accepted”的消息。“那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感觉两年的努力都很值得。”吴斯笑道。

行程万里 初心如一

“真正到医院实习还是跟想象中的很不一样。”吴斯感慨,起初他认为实习就是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完整管理一个病人,了解其各项指标变化并采取治疗措施。现实是学习压力大,学生众多,需要特别主动地跟带教老师交流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一开始以为在实习过程中上一台手术就很不错了,后来发现只要足够主动就有很多机会。”于是吴斯常常找机会跟随老师查房、探讨患者病情,力图积累更多临床经验。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吴斯认为医学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更要有人文关怀。实习中让吴斯触动最大的不在技术方面,而在与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中。他明白很多从地方医院转来的患者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但他们都是抱着“万一可能是误诊”的希望来到省人民医院的。即使深知医院不能让所有患者得到治愈,但当吴斯听到“我的家人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这样了”时,仍然手足无措。在肝胆外科时,吴斯遇到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患者,检查结果很不理想。面对患者妻子的追问时,对病情清晰了解的他却不知如何开口。“老师理性地同患者家属分析情况,而我的脑子里只有几句单薄的安慰的话。”此时吴斯明白需要给患者希望,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帮助患者客观分析事实、制订方案。与此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刻苦钻研,为更多人带去希望的想法。

谈及未来,吴斯直言“要一直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他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临床医生。他希望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医技水平,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给予患者最确切的关怀与帮助。如今,吴斯已经免试推荐至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待他完成自己的梦想,用希望的光芒照耀自己,也照耀万千需要帮助的患者。

原文链接:https://news.hunnu.edu.cn/info/3231/69694.htm



上一条: 蒋盼盼:打破偏见,成为更好的自己
下一条: 安绘颖:知行合一 履践致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