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民族的脊梁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朱怡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31日 14:05 点击:

在周树人的笔下,夏瑜、狂人、N先生……民族的脊梁大多是这些满腔热血的国民。但在我看来,中国的古建筑,也是一柱刚强坚毅的民族脊梁,因为正是这些熔铸了自然、社会和自我意象的建筑,给了无数华夏儿女刚毅的底气,让他们能够建构出这样一个中国。

建成一座楼,需要多少人来苦心经营,我们不得而知。先从木质选材来看,一切颇有讲究,无论是松木还是紫檀,表面上禅禅碌碡,缺乏西方大理石的华美奢侈,实则不然,在它朴实无华的背后,处处隐藏着工匠的妙心。再论之基,古文言“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沿房屋进深,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叠瓜柱,结构精细,层次严谨。近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先生曾说:台基如人的双足,承托着屋身和屋顶,由此可见,无论是高楼玉宇还是简陋茅屋,建造房屋的前提,都是立足于一个稳固的基。然后再看间,房屋亭台,楼阁巧巷,无论“面阔”还是“进深”,都与门展相而望,对于工匠而言,“开间”的布局兹事体大,关系到整个家族的百年兴衰,必然是经营要义。再谈及花,青碧微缥,色浓而典,它时常透出一抹烛影摇红,再论之功效,防潮与添饰,二者皆可得焉。最后看顶,七种屋顶,象征七层阶级,是古代等级观念的一种原生渗透。同样可以看见,房屋两侧上拱尖形,在倾斜的梯面下掩映,这样的别出心裁的设计,独增几分萧疏阴寒。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当栋宇峻起,山墙漫漶,这精巧的古建筑,可以张开大鹏般的羽翼,在太清中独自翩跹。

世界建筑史的苍穹,群星荟萃,异彩纷呈,最夺目的不可不谓中国的古建筑,因为它是如此猝不及防地,带着它的肃穆,带着它的多彩,带着它的精巧,闯入了建筑史的殿堂。谈及皖派,青砖白瓦,砖墙门楼,三雕精湛,马头墙错落,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细细勾勒出朴素典雅的魅力,更不用说寓意隽永的“四水归堂”,妙得清远道人也能咏叹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苏派素有曲径通幽之妙,凝聚彰显古朴素雅,处处流动着江南浮影,自古以来,江南一直都是迁客骚人的精神家园,故而布局种种,砖雕、通径、明瓦,皆卷携文人墨客的书香风韵,出乎意料地实现了超然物外的静泊;闽派建筑大气辉煌、敦实厚重,点缀着恰如其分的老道与深邃;更不用论起川派建筑,吊脚竹楼、栏式建筑迷醉了中外多少游子,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自成一格,编织着巴楚文化的华锦,有如仙风道骨,飘飘然腾云驾雾,让人分不清现实与梦境,自带生命意趣的夸张。

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古建筑灌醉了今人,也灌醉了古人,似乎能横跨空间,也能纵剖时光。故而,于细节挥毫之处,我们也能体味到不同时代的气韵与风度,秦汉时,虽已出现屋坡的折线反守,但屋脚的柸没有完全翘起,故而深显豪放朴素的气脉。让人转瞬间就能想起项羽垓下的豪迈凄楚,想起汉武大帝的极目四海,想起司马相如挥翰雾散下的子虚上林。转至宋元年代,建筑逐渐转向比例优雅,细节精美,结构形态变化多样,带了盛世的一分高雅,五分狂放和九分辉煌。时光转至明清,于细节之处窥得真知,建筑风格大体不变,但斗拱比例转小,出檐深度也减少,生起、侧脚、卷杀不复使用,这些精炼的背后,呈现更多的形简细繁,颇符合明清时肃穆严谨的时代风格,同时也暗暗体现出士大夫的“克己复礼”的儒家追求。

阿房万户列,阊阖九重开。国人有着自己的民族脊梁,有着自己的华夏精神,构造建筑,设计楼宇,是他们民族的大义的激荡,也是自我人格的张扬。古人在进行抬梁、穿斗、井干等种种布局设置时,就致力于协同建筑与自然,木材选择,星宿卜卦,艺术中和,务必天道相通,精气相贯,因为只有当建筑镶嵌在自然之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才能够在人民大众之间逐步渗透,浸入民族的骨髓里,由此建筑的本色才能转化入境,转向达到艺术的巅峰。仔细端详古建筑,不难发现,建筑的布局、规模组成、间架、屋顶,甚而细部装饰,都有固定的形制与框架。例如始建于唐大中十一年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柱额、铺作、屋顶,各有三个整体构造层,等级鲜明,各司其职,处处规范着伦理规制,礼教森严,无一不遵循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理法,看似无法,实则从容在无法之法;看似无新,实则激扬于无新之新,细细品读一番,由此能看出,等级观念也在深深影响着世代工匠。

宗族的血脉会在华夏子孙的身上流淌,当然也会在建筑的世界里绵延。先人们以理想为导向,以继承为旨归,以文化为血脉,熔铸了最深的倔强。我想,这便是民族的脊梁……

(作者系2020级文学院学生)

编辑:李若彤



上一条: 海棠依旧在,故人已西辞
下一条: 现实的徒劳,生命的倔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