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湖南师大2024年“读懂中国”主题征文活动】

教育强国梦,“秋光”正逢时

——记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周秋光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娄思米 胡心怡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8日 15:58 点击:

他是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林增平先生的弟子,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是我国慈善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军人;他曾连任两届湖南省政协常委,2009年递交的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国庆公祭革命先烈”的提案被采纳实施,成为我国每年国庆节的重大活动;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他就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秋光。

培养人才,首先自己蓄才

周秋光老师是地道农家子弟,1974年进入湖南师范学院。在校期间,他总是带着问题,凭借理解学习,从不死记硬背;学到兴起时,他会在纸上密密麻麻写满过程与细节。每看一本书,他都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几十年如一日。凭借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坚持刻苦的秉性,周老师在当时历史系九十余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成绩优异的佼佼者。大学毕业后,被著名历史学家林增平先生选中担任助教留校工作。

在历练教师素养的同时,周老师不忘潜心学术,经常跟随林先生全国各地访问、讲学,开展课题研究。80年代初,在国务院古籍整理项目征集中,年轻而富有冲劲的他选择了《熊希龄集》。为了完成该项目,1983年起,他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连轴转查阅收集资料,一去就是3、4个月,几乎翻阅了当时所有的书刊报纸。那段时间,他住在近代史研究所办公室,每天天不亮就去图书馆排队、抢占座位,靠开水馒头支撑一天三顿。仅用两年光景,周老师以“拼命三郎”的精神,一人拿下了《熊希龄集》八卷,成为建国后最早研究中国慈善史的拓荒者。

育人用人,集大成于弟子

“培养人才是有章法的。”周秋光老师眼底满是认真。他花大量时间带本科生去中学实习,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写好讲稿,绝不允许照本宣科。他指导研究生论文,起初采取的方法是逐字逐句地细看,亲力亲为地进行修改。1997年他赴美留学,西方的教学理念与课堂形式让他深受启发,回国后他创新教学方法:课前告知学生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并阅读材料、准备发言稿,课堂上大家围桌交流探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周老师秉持“育人用人”的培养理念。他鼓励学生多看、多写、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写的好文章他会主动推荐,帮助其发表。1999年周老师出版的《湖湘文化的宏观研究》中便囊括他学生的文章;2000年他主编的《湖南教育史》,其中包含他指导学生撰写的20万字研究成果;2011年他主导的《中国慈善通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其中有他两位研究生的重要贡献,他们花费7年时间走访调研、翻卷汇总,该项目最终成为现有中国慈善史研究的集大成者;2013年,周老师联结四届学子贯通史学领域,出版《湖南社会史论》,填补了湖南社会史的空白。

在从事教学研究40多年来,周老师出版《中国慈善通史》《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中国慈善简史》等学术著作2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12项,并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发表文章300多篇,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长篇奖等学术奖多项。

教育强国,秋光清彻正当时

周秋光老师将各种身份及其职责做到了极致,站在讲台上,他是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在研究领域,他成为中国慈善史研究的拓荒者和领头人;任职省政协常委,他是位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的社会工作者。

2009年夏季,在工作调研中,周老师了解到多处革命烈士纪念塔因常年雨水侵蚀急需修缮,而瞻仰革命烈士塔是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场地,于是他就“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国庆公祭革命先烈”撰写提案,该提案报送至中央统战部,并得到了时任国务院领导的亲笔批示。2010年10月3日,周老师早早守在电视机前,当他看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的场景,他激动得留下了眼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后,他更积极关注社会问题、注重调查研究,主动建言献策,从事政协工作15年来,共计提交了97个提案。他的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教育振兴和社会和谐稳定。

“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周老师真诚坚定的神情历历在目。正是因为感恩党的教育、恩师的培养、各级党组织及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他工作充满激情,不遗余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与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优质发展,为湖湘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之无愧地被评选为“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之一。

教育强国梦,“秋光”正逢时。今年70岁的周秋光老师,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弟子们的学业及工作,助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他还担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经常参与有关社会工作和活动。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周秋光老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人才辈出、薪火相传、一片生机盎然。

编辑:黄依依



上一条: 【湖南师大2024年“读懂中国”主题征文活动】有限元专家的无限人生——记著名计算数学家陈传淼
下一条: 怀念父亲-刘筠先生(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