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须从日常教学着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马维林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5日 11:48 点击:

作者:马维林(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基础教育增强育人价值自觉,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常态化机制。为此,我们要研究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力戒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探索。只有在常态化教学中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最大发展,基础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努力构建大中小学和社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要对基础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规律有理性认知,既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无所作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与参加学科竞赛等培养手段相比,常态化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影响更为持久深刻。我们要纠正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错误认识,走出人才培养的误区。如果简单地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学科竞赛成绩、高考成绩等同起来,将导致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出现,产生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反而会严重妨害人才健康成长。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安排虽然在不断改进,特别是“双减”政策出台后,发生了诸多可喜变化,然而,教学手段单一化、机械化等弊病依然存在,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一些家长出于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仍在课余时间大量增加孩子的作业训练,无形中侵占了孩子多样化发展、提升全面素养的空间。这些行为往往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甚至会抑制乃至扼杀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影响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因此,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树立“人人都可能成为创新人才”的教育观,不能把视线只聚焦于少数高分学生身上;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需要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基础教育育人模式转型,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营造开放自由、鼓励创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家或许有同感,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课堂中,孩子的思维往往非常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但到了初中和高中课堂,气氛逐渐变得沉闷起来。究其原因,进入中学后,学习负担较重,而课堂教学往往以“给出标准答案、考试得到高分”为目标,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较小,创新思维得不到充分激发。新高考改革明确提出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善于做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因此,亟须涵育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文化。

创新的本质是面对真实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重大原始创新是大胆质疑、敢于挑战、不断验证假设从而获得重大突破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充满艰辛,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有追求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不断实践、反复实验试错才能获得新的认识。科学研究与探索不能满足于追求标准答案,而是需要想象力和求异思维,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并尝试验证自己的大胆假设,甚至要经历反复的失败与挫折。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往往需要打破常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发现、体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其专业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鼓励学生探索,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个性、优势、特长、禀赋,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得到充分发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试错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观点,引导其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非标准答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极大激发,学习兴趣得到最大保护,成长的内在自觉被唤醒,心中种下创新的种子,进而拥有坚定的专业信念和研究志趣。

教育要建立在对教育对象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从国内外人才成长规律可以看出,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有浓厚兴趣,具有家国情怀、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审美素养)、持续努力的韧性等,均是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要真正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增加学生深度参与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充分释放学习热情,鼓励引导他们不断超越、富于想象、推陈出新、探求新知。同时,要不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改变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健全以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为指向的学生评价体系。要努力创设彰显美学精神的校园文化,不断提高教学审美化水平,让学生在具有审美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学习乐趣,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在常态化教学中不断增强。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4日 14版)

原文链接:https://news.gmw.cn/2023-03/14/content_36427850.htm



上一条: 协同育人,为时代新人铸魂
下一条: 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 以美培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