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 作者:陈文锋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4日 17:20 点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的原创性理念,在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工作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总书记相继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指引,在全国两会期间三次下到团组会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之后,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实地指导,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提供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为描绘中国式现代化中医药高等教育奋进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开启现代中医药教育先河、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高校,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础研究重大创新成果产出应用、一流中医药人才培养集聚发挥为导向,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中医药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任务要求,把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聚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勇担“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的区域发展使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绝对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完善党委行政议事决策制度机制。成立督查督办委员会,加强对重要部署、重大事项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确保落细落实,坚决扛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四为”方针,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办学治校之本,深入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打造“杏林党旗红”党建品牌,实施“党旗飘扬”学习教育计划,通过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开展“转作风、重实干、开新局、争一流”解放思想再出发大讨论活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主题教育常态长效,重点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督促检查=0,好思路+不行动=0”等“1+5”作风建设总要求[ ],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赛马比拼”,制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45项文件制度,解决“大型仪器设备论证把关不实”等79个问题,优化内部治理机制。在全校兴起以上率下、担当作为、务实实干等八大作风[ ],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推动优良教风学风建设,持之以恒紧抓师德师风建设,张忠德教授领衔的“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制定《关于加强教职工党支部政治把关作用的实施意见》,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用实绩实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挖掘百年校史赋能“大思政”,着力提升思政工作实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挖掘百年建校办学的历史文化积淀,紧锣密鼓筹办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传承百年前省港中医药界仁人志士为保护中医中药、医学救国而筚路蓝缕艰辛创校的家国情怀,弘扬学校前辈心系民族家国安危、辗转办学复课的精神品格,以此凝聚全体广中医人的精神和志向。校领导带头讲好思政第一课,带头讲好“四史”和百年校史,抓紧抓实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用好用活“第二课堂”,成立“邓铁涛铁杆中医红色宣讲团”探索开展思政教育朋辈宣讲,组织评选120个精品微课程。立足港澳台学生培养规模,结合地域、中医药等实际因素开设国情教育、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红色资源并组织现场研学,以历史记忆增强港澳台学生的国家意识,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全校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学校入选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二级院系及其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10个,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处于首位,为党和国家培养供给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资源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敢担当善作为的高校干部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着眼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需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引领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育并举构建中医药人才高地。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聚焦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平台人才需求,深入实施“薪火计划”“杏林人才培育计划”,以引育领军学者、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既“筑巢引凤”又“引凤筑巢”,不断完善学科人才梯队建设。主动对接党和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医药人才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广东省市区各级人才政策,建立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科带头人制度,坚持以绩择人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让学科带头人有为有位有尊严,逐步形成聚才爱才用才的环境,倾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一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学校近年来共引进院士、国家优青等各类人才278人,培养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14名。高水平科技人才在推动学校深化中医药本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产出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拓展中医药国际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立足学科建设、学院发展、部门服务性质特点以及建设发展需要选干部配班子,既考虑现阶段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又谋划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加大二级学院与职能部门、附属医院与校本部之间的干部轮岗交流,在教育教学管理一线识别、培养、提拔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选优配强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35天内高质量完成中层干部集中调整,调配干部155名,为学校基层党组织换届做好准备,其中中层副职从教学科研一线提拔使用的占58.3%;对能力不胜任、实绩不突出、群众认可度不高的8名干部免职转岗,着力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以月度“先觉学堂”理论专题辅导和年度分类业务能力培训相结合,着力增强干部“政治三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深入实施青年专业技术干部到行政管理部门跟岗锻炼计划,持续完善科级干部(职员)常态化定期轮岗交流机制,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校外挂职、借调(跟岗锻炼)和任职,选派30余名年轻干部援疆援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基层医疗单位、援助亚非国家抗疟,让年轻干部在实践实战中历练成长,确保学校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三、以优势学科为统领,培育一流中医药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高校的根本所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发挥中医学一流学科优势,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构建一流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近几年,学校以学科专业体系调整优化为契机,围绕服务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夯实中医药类专业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针灸、护理等中医药主干专业,顺利通过中药学、护理学专业认证。打破学科边界,推进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持续加强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学科“疫病防治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强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生物与生物化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居全国中医药高校首位。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经费位居全国中医药高校第一。

本科教育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线,学校以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完善中医药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实现医教研产协同育人。进一步强化中医经典教学和临床教学,发扬好“经典回归临床”教学传统优势,做实基础医学院中医经典学系建设,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抓好直属附属医院经典教研室、经典病房建设,将古典医著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融合,提升中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持续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规划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坚持专家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深化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改革,加强研究生阶段和规培生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建设,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四、依托重大科研平台自主攻关,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助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围绕核心学科,以重大需求为导向,布局建设、建强重大科技攻关平台,夯实“新型举国体制下”科研创新支点,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着力建好、用好国家医学攻关产教研创新融合平台、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医药广东实验室,加快中医药大数据研究中心及广东省中医药中试服务基地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前期工作步伐。扛起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使命,发挥中医药多元价值和全产业链优势,面向“卡脖子”技术瓶颈,构建高水平的校政企院(所)科技创新联合体,政产学研多方协同发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加大中医药原创性科技攻关力度,推动形成中医药科研成果高质量供给与转化,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供人才、科技的源头活水。现已牵头成立7个国家级中医药海外中心、5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023年以来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研发、共建协议62项,合同总金额5.26亿元。

聚焦“百千万工程”落实“双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以中医药科研技术转化牵引魔芋改良及推广种植,高标准推进佛冈县水头镇卫生院建设等15个项目,以农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设。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功能价值,积极帮扶贵州、海南、重庆、珠海、汕尾等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广东省内150多家基层医院开展合作共建、“组团式”帮扶,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s://edu.gmw.cn/2024-04/13/content_37261646.htm



上一条: 全国高校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
下一条: 坚决整治义务教育入学“掐尖招生”现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