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新
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确定了“健康第一,体教融合”的理念,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体教融合”就是将“体育”和“教育”融合到一起,令体育回归到最本质状态的一种理念。从文化的状态来看,体育更像是一种动态文化,教育则倾向于静态文化,而中华武术文化便将这两种文化外显为实用主义文化,即身体格斗文化;内化为理想主义文化,即精神思想文化。在“体教融合”理念指导下,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既要重视实用主义文化,又要抓住理想主义文化,将体育与教育科学融合,才能并驾齐驱。
寓理想主义文化于实用主义文化,实现理念融合。
理念融合是促进中华武术发展的基本路径,唯有理念正确,才能指导实践。在大多数武术课堂中,武术文化与武术技能的教学往往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以至于习武者的身体和精神经常处于分离状态,因为大多数武术教学者缺少将武术文化融入武术技能教学中的想法,从思想理念上缺乏“体教融合”的觉悟,而“体教融合”改变一味追求身体运动或者是身体教育而忽视文化教育的传统体育教育思想,而将文化教育贯穿身体教育的始终,将理想主义寓于实用主义之中。因此,在“体教融合”视域下,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要将理想主义的精神思想文化寓于实用主义的身体格斗文化之中,实现理念融合。
大力培养高素质文武人才,实现目标融合。
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武术人才。高素质武术人才既要有超强的武术技能,又要有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即行动上的实用主义者,思想的理想主义者。但现实中这样的武术人才屈指可数,根本原因是在培养武术人才时往往没有将“体育”和“教育”结合在一起,通常是擅长中华武术实用主义发展的人只注重提升身体格斗技能而忽视中华武术理想主义文化的学习;注重中华武术理想主义文化发展的人缺乏中华武术实用主义武技的提升。所以,要从“体育”和“教育”两方面着手,既要从体育上发展习武人的身体格斗文化,又要从教育上丰富习武人的精神思想文化,以此培养出高素质文武人才,从而实现中华武术文化发展的目标融合。
有机调配武术体教资源,实现资源融合。
体育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资源是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体教融合”主张将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进行有机调配。首先,可以将只进行武术技能培训或者只进行武术文化教育的学校或者机构联合在一起,互相交流,将理想主义的中华武术与实用主义的中华武术进行有机融合。其次,对于一些经营不善的武术俱乐部、武术学校等实行兼并重组,对现有武术体教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对发展势头良好、体教资源丰富的武术机构或者企业,采取强强联合的手段,降低武术发展成本,优化武术资源配置,大力研发武术产品,在技术和文化上提高中华武术在世界体育圈的竞争力。
科学整合多方武术发展机构,实现措施融合。
学校是贯彻体教融合理念的坚实阵地,要加强学校武术教育工作,开齐开足武术课,既包括武术技术课,又包括武术文化理论课,要以培养集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于一体的“武术文化人”为最终目标。其次,要完善青少年武术赛事体系,明确学生武术赛事由教育、体育两部门共同组织,整合两部门现有青少年武术赛事,举办高质量的武术大赛。再者,要加强传统武术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武术队建设,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传统武术特色学校,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武术队,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武术运动员进入省队、国家队。最后,鼓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发展,给予税收、场地等政策扶持,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武术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
从实用主义文化到理想主义文化,是全体习武人对中华武术文化的不懈探索;将“体育”和“教育”有机融合,则是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武术文化更高层次发展的彰显,为培养知行合一的武术文化人,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提供了新目标、新空间、新动力。
(作者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湖湘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本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YJC890051)
原文链接: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2012/20201206231655185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