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敏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如何开展国际传播工作作出深刻论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精准传播”,意味着传播实践的全方位变革和升级,要求传播行为适应当下海量的数据环境,具备智能化、个性化、可定制化、效果可量化等特征。讲好中国故事的湖南篇章,彰显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就需要树立“精准”思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围绕内容设计、对外表达、受众分析、智能推荐、效果评估等着力点开展研究,提升湖湘文化传播效能,使其在全球化语境中更具辨识度和亲和力,助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加快绘制湖湘文化资源图谱,推进湖湘国际叙事体系的精准建构。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正因其复杂多元,也在传播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避免将文化大餐“烹制”成文化杂烩?如何防止传播时信息冗余和信息过载?知识图谱作为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库,为规避此类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它可以组织和存储海量、异构、动态的数据,清晰有序地呈现知识实体及其关系,适应和响应不断变化的数据环境,为人工智能系统处理复杂的信息、做出智能决策提供丰富的语义框架。开展湖湘文化资源知识图谱建设,对湖湘文化的组织化呈现以及长期性和系统性的传承、传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湖湘文化的细分领域提炼出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跨文化适应力的标识性符号和特色概念,构建知识图谱的本体框架,形成知识单元和主节点,并在二级节点中创制典型故事,建立起湖湘文化对外叙事主干体系。持续动态开发,对知识图谱进行多模态实体填充,不断丰富知识图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湖湘文化互动地图、湖湘旅游数字导游、智能问答等多种应用场景。
开展多语种转化,推进湖南故事对外精准表达。跨国别的传播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支撑,而翻译的准确度直接决定了内容的触达度。因此,需对湖湘文化知识图谱及相关的国际叙事内容展开多语种译制。基于全球语言使用分布生态来确定译语种类。优先译制成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全球通用语言,并注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的覆盖。采用精准翻译策略。综合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机器翻译(MT)、大语言模型(LLMs)等技术,结合话语对象的文化背景、历史情境、认知习惯、情感倾向、社会心理选择合适的翻译表达策略,推进话语内容与译语表达的平衡。
加强国际受众分析,推进湖湘文化产品的精准投放和推荐。受到文明间亲缘程度、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文化禁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群体对异质文化产品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容易出现“文化折扣”的现象。因此,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供给和合理的传播策略极为关键。湖湘文化的对外传播要注重对目标群体的研究,树立“靶向”思维,推动文化产品由“走出去”向“走进去”迈进。充分利用大数据个性化、标签化的特点,通过情感分析、主题模型、聚类统计等方法,了解国际受众对于湖湘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建构国际受众画像,细分受众群体,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偏好。打造湖湘文化智能推荐系统,及时根据国际受众的兴趣、习惯、偏好等进行个性化内容生成、分发和推荐。
评估国际传播效果,推进湖湘文化国际传播的精准调适。国际舞台是一个开放场域,各种变量因素相互交织作用,这也直接影响传播环境的稳定度。因此,要打造具有可持续力和稳定影响力的传播事件,就需要采取动态的视角对传播网络及传播影响进行智能感知,做好全面的效果评估,以便及时做出针对性调整,形成科学有效的反馈机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地跟踪重点传播事件在国外主流新闻网站、社交平台、视频分享平台等渠道上的热度、欢迎度、持续度等指数和数据,并自动生成可视化数据和分析报告,为传播决策提供事实性参考。构建传播效果预测模型,综合历史数据以及不同平台的受众特性、内容风格、营销侧重等,预测和模拟传播网络环境、传播态势和用户行为,优化传播策略,提升传播“预感知”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文为湖南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红色旅游外宣文本英译及对外传播路径研究”(2022102105)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4-10/31/content_170961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