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明阳)近日,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杨文辉博士的研究团队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余洁老师合作,以湖南师范大学为第一和通信作者单位,将《中国青年从高考至大学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来自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Epidemiology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amongyouth during Gaokao to college in China:results from HunanNormalUniversity mentalhealth survey)发表在国际医学学术刊物《BMC Psychiatry》(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3-04972-w,BMC精神病学,SCI(科学引文索引),JCRQ2(引证报告期刊二区),影响因子4.144)。调查结果为我国和中低收入国家制定青年抑郁障碍的防治政策提供了关键信息。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严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是全球导致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当抑郁过早地发生在青少年中,其后果更为严重。不但疾病的慢性化和复发性问题延续到成人期,而且将显著地提高疾病负担和早期死亡的风险。如能在抑郁发病的关键期,制定恰当的防治政策,就可能降低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减少疾病慢性化问题。
据悉,为解决我国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和防治信息严重缺乏的问题,研究团队在2017年入学的6922名青年中,开展了抑郁障碍两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分层抽样,以抑郁风险程度为标准,抽取926名青年,通过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访谈问卷进行标准化诊断访谈。结果发现从高考前后三个月到大学入学9个月期间,抑郁障碍新病例的累积发生率(调整性别)为2.3%(标准误0.3%),即从高考到大学入学,每43名青年中就有1人抑郁新发病。抑郁障碍1个月、6个月和终生的患病率分别为0.7% (标准误0.3%),1.7% (标准误0.2%), 7.5% (标准误1.3%,即每13名青年中就有1人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患有抑郁障碍)。最为关键的信息是在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青年中,有超过三分之一(36.5%)的青年是在高考前后9个月期间新发病。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女性、经历父母离婚或死亡。最为关切的是只有极少数(8.7 %)抑郁青年接受过治疗,绝大部分(92.3%)抑郁青年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帮助。通过与全球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及患病率的比较,调查结果提示我国青年从高考到大学入学期间是抑郁障碍新发病的高峰期。调查为中国青少年抑郁障碍防治政策的制定和健康专业人员探索、阐释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关键信息:(1)在中国年轻人中防治抑郁障碍的关键是要强调早期预防,特别是在高考前后和大学入学期间;(2)年轻人患病后能获取到治疗是中国当前抑郁防治的一个关键需要;(3)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家庭和应激相关。(本研究受到国家社会科学教育学基金的资助,BBA210038,负性情绪认知控制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作用及机制)。
编辑:李欣茹
责编:丁美玲
审核:马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