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房熊俊)12月20日下午,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开展我校第211期教师教学思享会。
思享会以“《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中的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围绕如何在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中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展开。通过具体案例与经验分享,讨论如何通过科研驱动进行教学创新,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与探索精神。
物理系教授任昌亮以“傅里叶变换与深度学习”为题分享了部分课程内容与科技前沿的融合实践;物理系副教授陈慕阳介绍了数学物理方法中的科研与教学融合的例子;物理系副教授房熊俊分享了《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中的科研要素、创新性结构和思政教学焦点。在课程结构上,房熊俊围绕学科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系统性地分析学科核心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合理结合,提升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学科培养目标。在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方面,课程通过与物理学课程以及与现代科技领域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将数学工具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研讨环节,参会教师在如何将其他专业课与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相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和分享。
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科科长廖志华表示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学副院长潘启沅认为学科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优秀本科生的贯穿式培养中尤为关键,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廖志华对思享会进行了总结,表示主讲人和与会教师在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探索具有积极影响,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在教学领域的专业素养与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与会教师一致表示此次思享会不仅呈现了丰富的教学创新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有效促进了教学理念的革新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对提升我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更多高水平的教学交流平台和创新实践机会,为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物理系、电子系部分青年教师与学生参加思享会。
编辑:梁钰 钟扬
责编:张尧钰
审核:马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