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鱼类大杂交和微杂交技术建立及应用”成果评价会召开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生物与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3日 19:52 点击:

(供稿 生物与科学学院)近日,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专家对我校、湖南岳麓山水产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岳阳渔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鱼类大杂交和微杂交技术建立及应用”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

针对鱼类远缘杂交和雌核发育育种理论和技术存在的不足,在该成果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领衔的科研团队长期对鱼类远缘杂交和异精雌核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比较了他们的差异性和共同性,首次提出了鱼类大杂交和微杂交的新理论。大杂交是指远缘杂交产生的异源后代,其基因组继承了两个亲本的基因组;微杂交是指远缘杂交产生的同源后代,以及人工异精雌核发育产生的后代,其基因组以母本基因组为主,但具有来自父本DNA片段。大杂交可以在表型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微杂交在生长速度、抗逆性等方面有明显提升。该成果解析了微杂交中的异精雌核发育“纯合+异精+冷(热)休克”的原理,揭示了纯合效应、异精效应和冷(热)休克均能产生有效变异。

该成果创新了大杂交和微杂交育种技术。大杂交育种技术为设计双亲具有相同染色体数目的远缘杂交组合,形成可育的异源四倍体和二倍体鱼品系,并用之作为新的种质资源来进一步制备优良二倍体和三倍体鱼。微杂交育种技术为设计双亲具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远缘杂交组合和异精雌核发育组合;其中远缘杂交中,形成可育的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鱼品系,并用之作为新种质资源来进一步制备优良二倍体和三倍体鱼;在异精雌核发育中,创建雌核发育、回交、自交的育种技术体系,克服了雌核发育后代只有雌性以及后代数目偏少等难题,可快速扩大群体和育种规模。以大杂交和微杂交育种技术为主体,建立了一系列辅助育种技术。鱼类远缘杂交能产生大杂交和微杂交两种效果,异精雌核发育能产生微杂交效果,为设计育种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该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Fish Distant Hybridization》和中文著作《淡水鱼良种良养良销》。利用大杂交和微杂交育种技术创制了一系列优良鱼类,经推广养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专家组对该成果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肯定。此次成果评价会的圆满召开,将进一步推动“鱼类大杂交和微杂交技术建立及应用”成果转化,推动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编辑:凤馨 

责编:张尧钰

审核:马铁泉



上一条: 工程与设计学院召开新学期教职工大会
下一条: 医学部召开2024年度部门述职测评暨年终总结大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