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618-4-1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7日 16:11 点击:

□孙庆耀

   诗意衡山

文明的栖息地

与同学约好,先去拜谒王夫之墓。

此地他应该是满意的,之前拜读过王夫之的《南岳赋》,他在冥冥之中总与衡山有着难以割舍的缘分。“鸟翔泉涌万山绿,峰高路转一影孤。”后人为了满足他的夙愿,将他的坟茔选在衡山脚下。像王夫之这样的思想巨擘,坟茔周围却杂草繁芜,映衬着残颓的夕阳,显出落寞与寂寥的模样。一阵风雨过后,落叶将原本幽僻的小径掩埋大半,惟有世人的仰慕与敬畏擦拭尽坟冢前的尘埃。

这让我想起衡山从远古到近代,一直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不必说那黄帝、祝融、神农等远古神话人物,不必说周敦颐、王夫之等彪炳千秋史册的哲学家,单就近现代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都挥洒着衡山的热血。近两万衡阳军民,用顽强的意志和淋漓的鲜血抵挡住日寇铁蹄疯狂南下的步伐,书写了中国抗战的奇迹。

衡山是文明的栖息地,是历史的活化石,是岁月的见证者。可惜多少风流人物已然逝去,惟有衡山依然屹立在南岳的土地上。

诗情的红笺纸

衡山说到底是一座诗意的衡山。无数文人墨客在衡山留下了自己的诗词佳篇,曲水流觞,歌咏吟唱,皆成文章。清人魏源在《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衡山就是一张红笺纸,一张可以纵情书写的红笺纸!

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谪仙人在《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中这样吟咏衡山:“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在夜色的苍穹下,挺拔的衡山愈发显得苍翠,从山上仿佛可以俯视着南方升起的老人星。剧烈旋转的风吹散了南岳五峰上的雪,轻絮的花儿飘落到了洞庭湖。这样的场景,可谓是精美之至了。而王维则借衡山抒发自己的离别之思:“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宋代诗人黄庭坚更是在《衡山》中这样形容:“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此等意境,恐怕只有衡山可配拥有。也只有衡山,经过文人墨客的吟咏,才能流露出积淀千年的情致。

画境的蝉翼宣

站立在祝融峰之巅,感受着衡山洒脱又自由的清风,望着云卷云舒,云聚云散,真可谓“一日之间可观四季,一时之际可显晨昏”。漫步会仙桥,满眼是如黛的远山和虬枝纵横的古树名木,满耳是啁啾的鸟语和如缕的蝉声。感受着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我又突然觉得,衡山是一张可供笔墨点染的蝉翼宣。

还需得是蝉翼宣,生宣适合渲染写意,还是像蝉翼宣、云母宣这样的熟宣适合用来做工笔细致描绘。若是用大块渲染,总感觉疏于情致,像泰山这还好,粗狂豪放,渲染之中可见北方汉子粗犷的脾性;但之于衡山,需得将它的美妙景致一一描摹,就像是一位俏丽迷人的江南女子。“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若是夜晚留宿衡山可以租个帐篷,幕天席地,在山顶上宿一晚,便和星星、月亮、白云来一场夜晚幽会。原本的盛夏之酷热,人生之烦恼,全被习习的凉风荡涤开去。

诗意衡山,更是一种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传承,它是文明的栖息地,是诗情的红笺纸,是画意的蝉翼宣。衡山不老,诗意不朽。



上一条: 1618-4-2
下一条: 1618-3-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