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首研讨“建党百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就和经验”
本报讯(通讯员 尹红群 金楠娟) 9月10日至12日,“建党百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就和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述评会在长沙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我校主办,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成员、副所长李正华,我校党委副书记周俊武出席会议。
大会主旨发言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星星围绕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与经验,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发表了观点。他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促进跨行政区划、跨经济单位、跨地理空间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围绕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发展新中国的历史经验,重点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并不断发展,就在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思想禁锢,并以实际有效的行动将解放思想的成果落到实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龚云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民主追求。他认为,百年党史证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中国的民主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聚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从理论指导、制度建设、辩证思维、依法治国、人民利益、文化传承、吸收借鉴、治理能力建设等八个方面,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
湖南工商大学副校长易棉阳就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发表了观点。他指出,“三位一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公有制为主体是维护国家基本秩序的物质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国家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一环。分配制度是公平与效率的保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专家们在大会发言中还分别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建党精神、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作了精彩分享。
在分组讨论中,参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现了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新进展。
此次会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为学科的发展搭建了机制化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近30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