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636-4-5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0日 21:49 点击:

□周佳芯

感忆杜拾遗

我从未读懂过杜甫,却在与朋友分别时知晓了“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的意味;我从未读懂过杜甫,却在时间的流逝中领悟到“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的真谛;我从未读懂过杜甫,却在身处异乡时不自觉发出“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感叹。我读懂的只是现有的经历,读不懂的是广阔辽远的人生。或许我读懂了其中的诗意,却怎么也触及不到这位看起来渺远而又深沉的大诗人所饱受的痛苦、所历经的人生。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晚唐的战乱与征伐、人民的穷困与疾苦、将士未酬的壮志和思妇盼归的感伤,他看在眼里,融进脑海里,化进心里,喷薄出一句又一句、一首又一首的千古绝唱。他守着破旧的茅草屋发出无奈却又愤懑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看见道路两旁的鲜亮与晦暗,那晦暗比鲜亮来得更刺眼,他止不住地讽刺,止不住地为贫苦百姓发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站在岳阳楼上,看着浩浩汤汤的江水流过,凭栏远望只剩得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忽然,眼前飘散过薄薄的雾气,我仿若看见这位忧国忧民的苍颜老人坐着一叶轻舟向我驶来.......

远看江面,朦胧中一艘小船忽隐忽现,清晨的雾气尚未消散,隐约可见两个人影在船上摇晃着。

“敢问船家,此地是何处了?”

“乔口地界勒。”

“那是快到潭州了。”

“客官远道而来,可为寻人?”

“我于蜀中漂泊至此,寻一友人照拂。”

“这世道乱呐,我孤身一人泛舟江上,什么人没见过,乱世中别说求富贵,求安定都难啊。”

船仍向前行,渔夫摇船的身影看起来吃力,在风中却未觉飘摇。几经漂泊,杜拾遗始终身着一件单衣,再穿上一件颜色有些许发黄的大褂,肩上背着的算不上行李家当,只是一个暗青色的包袱。天色渐晚,目睹天边落日映入江心,泛着红色金属光泽的江面荡漾着微波,心中仍飘摇未定的杜甫不禁叹惋“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他在一艘小船上化为仙鹤,永远沉睡了过去,带着还未实现的理想抱负,怀着对唐王朝的愤懑与关切,保留着这样一种痛苦、忧郁、感伤的心境。异乡的苦水洗刷过他所经历的苦难和遭遇的污秽。或许他的死是对个人痛苦的一种解脱,可他临终前还忧心着唐朝时势、牵挂着百姓疾苦,这份遗憾与牵挂又怎能轻易被解脱呢?他的一生,何其悲凉,何其沉重!

我依旧走在我的人生路上,却慢慢地开始读懂拾遗。求学异乡,在天气阴冷的下午三四点,独自一人走在湘江一岸,望着徐徐流动的江水,没有奔涌也没有惊涛,远处的一艘渔船像空白画卷上的一点,我就这样静静望着,心中竟也会横生飘零之感。遥想当年,食不果腹、漂泊无依、壮志未酬、心中愁肠又与谁人说?

私以为,读懂杜甫才是真正地读懂人生。持悲悯之情,处乱世不惊,乃大家风范;尝世间百态,品诗意人生,方可谓完整的人生。



下一条: 1636-4-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