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浩瀚星空 传播科学理念
——访我校“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获得者天文协会
天文协会系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特色社团,是隶属于湖南省科普基地——我校天文馆的学生性科普组织,也是我校天文馆公众号运营方。2020年获评我校“优秀学生社团”,2021年荣获我校“芙蓉学子·社会实践”奖。
本报记者 张巧 在天文协会会员眼中,天文是人类为之神往的无垠与神秘,是“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的诗意和浪漫,同时也是一个能连接起广袤星空下分处不同时空的人们的古老学科。
“基于对宇宙星空共同的憧憬和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协会,成为了‘追星人’。”该协会现任理事长马铭池介绍,自1980年成立以来,天文协会就一直抱定“普及天文知识,传播科学理念”的宗旨,坚持“立足本院,面向全校,走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吸引并培养了一大批天文爱好者,目前注册会员达140人,使探索宇宙奥妙,传播天文知识成为更多师大学子的热爱与追求。
天文协会会员Crystal将自己加入天文协会的经历看作是一场“追星”之旅,从观看天文科普视频到第一次与天文协会的伙伴参加学习活动再到通过望远镜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和月海,每一次“旅程”都令他陶醉。“协会为每一位新进入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日月星辰的窗,开启了我们对无穷宇宙的探索之旅。”当有新成员加入时,协会都会安排他们去校天文馆一窥镇馆之宝——40公分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真容并举办望远镜操作培训,普及望远镜知识,提高成员操作使用望远镜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观测各种宇宙现象。不仅如此,协会时常组织协会成员观星,让大家通过望远镜去窥探遥远的星辰。“木星的大红斑、土星漂亮的星环、优雅神秘的玫瑰星云……这些让人感觉无比震撼。”协会会员们谈及看到的遥远太空时兴奋不已。
“我们协会的目标不仅是吸收同学们中的天文爱好者,一起去观测宇宙星空,而且还要向学校师生、市民进行天文的科普,让更多的人对天文科学产生兴趣,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马铭池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在校内坚持组织举办天文讲座、天文电影展、宇宙主题画展、露营观星、参观天文馆等活动,而且经常走出校园,面向长沙市民和中小学生开展天文科普活动。“路边天文”是协会一直坚持的一项特色活动。活动中,协会把天文望远镜、指星笔等观星设备搬去学校宿舍区及江边等开阔地带,近距离地为师生和市民做天文知识科普。“我们架起望远镜,指导大家去观察斑驳的月球表面、夜空深处的瑰丽星云,还会讲述各种星星的前世今生以及星座的动人传说,让大家明白其实天文没那么遥不可及。”马铭池说。
为了扩大科普的受众,让更多人关注天文科学,天文协会经常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如2020年11月,天文协会就在中和楼(校天文馆所在地)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型开放活动,面向市民开放校天文馆并做相应的天文知识普及工作,这次活动吸引了数千名长沙中小学生及市民参与。2021年中秋节,天文协会与湖南都市频道合作,面向师大毕业学子推出“邀您共赏母校的月”月相直播,通过网络向师大毕业学子直播师大的中秋夜与中秋月,这次活动实现了总播放量突破180万的好成绩。
在推动线下活动的同时,天文协会还在网络上拓宽普及天文知识的平台。2020年,我校天文馆注册微信公众号“师大天文馆”,并授权天文协会负责日常运营工作。在师大天文馆公众号上,天文协会设置了“观天习文”“聊天语宙”“天象预告”等特色栏目,推出《日有食之》《月食的奥秘》《走进“火箭”的心脏》等一系列原创科普小品文,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分享人类观测宇宙的意义并向大家预告月度天文景观。
天文协会在做科普工作的时候,十分重视对科学理念的传播,为此他们经常举办培训和交流会,不断提高会员的专业素养和讲解能力,力求在科普活动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讲授高大上的天文知识,传递科学精神和理念。校天文馆里有一块专门介绍宇宙学的涉及物理知识且相对“硬核”的科普区域,每当协会成员讲解到这一区域时,他们并不会向来访者讲解枯燥的物理公式,而是告诉来访者宇宙所经历的漫长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宇宙中渺小的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灿烂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甚至于今天能飞入太空近距离探索广袤宇宙。“通过这样的讲述,我们要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永远要保持对自然宇宙的好奇心,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限的未知,这就是科学的精神。”马铭池说道。
在公众号系列推送《乌龟塔的旅途》的前言里,协会成员们写道:“我们总是会仰望星空,正如我们需要生活。”正是因为有了将“仰望星空”当作“日常生活”的认知,协会成员们才乐此不疲地走在路上,探索宇宙星空,同时把天文精神和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天文成为更多人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