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640-4-1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2日 22:28 点击:

□邓依婷

一雷惊蛰始

比起春天的其他节气,如春分、谷雨、清明,惊蛰这个名字显得没有那么秀气,却透露着无数关于春天的动人情节。

《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在那个时节的夜晚,闪电总是来得突然,天空像被撕开了一道明亮的大口子。紧随其后的是一阵闷雷,吵醒睡意朦胧的人们。很多人是害怕打雷的,我正是其中之一。小时候可以紧紧地抱住母亲睡,倒也不怕;等到再长大了些,一个人睡时,便只有用被子蒙住头,祈祷着雷声快点消失。我想,草木蛇虫大概是不怕春雷的,它们耐心地等待了一个冬天,等的就是这一声春雷。春雷乍动,气温回暖,万物惊醒而出,才有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每一候都美丽得令人期待。第一候再好理解不过,第二候的仓庚指的是黄鹂鸟,第三候鹰化为鸠其实是古人的误解,鸠也并非斑鸠,而是子规,即杜鹃鸟。桃花开,黄鹂鸣,杜鹃啼,惊蛰,春之生机始。

春至三月,桃花便次第开了。桃花比桃叶生得早,所以最初的桃花独秀其实比不上后期的绿叶映红。桃树树干是黑瘦的,有些曲折不平,还长着黏糊糊的桃胶,但桃花却是艳丽又清新的,兼具少妇的成熟和少女的娇媚。透明粘稠的桃胶、鲜艳的桃花都可以做药用,有美颜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便有“桃花令人好颜色”的记载。诗人描写桃花的句子也不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灼灼”二字把桃花的颜色、形态写得惟妙惟肖。我很喜欢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种带着剧情故事般的诗作总是让我浮想联翩,美丽羞涩的小女子与多情浪漫的诗人在桃花盛开的日子偶遇,是多么诗意而浪漫呀!

今年的惊蛰,温度还是偏低,我欲与桃花相见,不料桃花尚未开,败兴之余却见识了清贵的梅花。几支清瘦的枝丫从学院的围栏里横斜而出,娇羞的花朵团玉一般晶莹剔透,它本是淡黄色,而光影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镶边。后来当我得知这黄色的带着暗香的竟然是腊梅时,不由得大吃一惊。我一直以为腊梅应该和红梅一样,带着孤僻、冷艳,带着优雅、寂静,与雪相映,与冬争鸣,不曾想到腊梅也会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充满希望的温柔尽情释放。“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怪不得只折梅短短一支,寄去的却是整个江南的春天呀!

据说黄鹂鸟能最早感知到春阳之气,发出愉快的叫声。我虽不常见到,但总可以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鸣叫之时杨柳也绿了。杨柳要伴着清风才算好看,这样有着流畅活泼的气息,正是太极拳中“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的境界。

布谷鸟的叫声总是在清晨听到,每每听到它空灵的叫声,便想起曾经看过的“望帝杜宇化鸟”的典故。有人说,不同心境的人,听到布谷的叫声有着不同的感觉。心情沮丧的人听着“布谷布谷,不如归去”便觉得叫声凄凉,劳动的人听着觉得是“布谷布谷”便觉得声音洪亮清脆,劝人春耕。

惊蛰,用惊雷劝走残冬,迎来一场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春光。



上一条: 1640-4-2
下一条: 1640-3-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