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茹
穿越千年的相遇
苏轼,我始终对你怀着一种温情与敬意。我曾无数次幻想,上天能给我一个穿越的机会,让我回到北宋,成为你的挚友,与你携手同游,共饮醇酒,唱和诗词。
深云浮白,流岚飞翠;青川带雾,远树含烟。我想与你相遇于祖国西南的眉山。在这座充满烟火气息的小城里,你度过了三分之一的人生。你曾沿着整洁的石板路行走,穿梭于野花点缀的竹林深处,你在这里发出过清脆悦耳的读书声,也在这里修习经邦济世之道。十岁时你已能写出出奇的诗句,挥笔便成著名的《黠鼠赋》,此后在文学上一路高歌。眉山埋葬着你的第一任爱妻王弗,你们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在她去世十年后,你写下让人潸然泪下的《江城子》,词句之间尽显天人永隔的伤感。眉山有你的妻子,你的父母,你的弟弟,你的祖辈世世代代在这里扎根,这里是你永恒的家。
青山流水,明月风荷;绿柳如烟,春堤入画。我想与你相遇于美丽的杭州。第一次来的时候,你是杭州通判。那个时候,你为西湖的疏浚四处奔波,闲暇时,徜徉于湖光山色之中。那时的你,尚是个自由不羁的少年,未经太多人生苦楚,只叹道:“我本无价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便向着华夏顶流文人的队伍一路狂奔,然而名满天下时,诽谤便随之而生。你一经入狱,杭州百姓便沿街设立香案,为你祈祷早日获释。十八年后,你年过半百,又回到杭州任太守之职。你依旧喜欢在暮夜之时,流连灯火通明、人群拥挤的夜市,陶然半醉到家,但你更多地操心起赈灾粮与饮用水,心系家国百姓。两百多年前,白居易于西湖之上修筑了著名的白堤;两百多年后,你又使苏堤横卧湖面,并在周遭栽以垂柳,环以荷花。杭州俘获了你的心,而你也赢得了杭州百姓的心。
香轮暖转,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我想与你相遇于繁华的汴京。嘉祐二年,三十岁的你参加殿试,一举高中。在这里,你一朝成名天下知,也同样在这里,你一次次被诬陷,一次次被贬谪。你曾对子由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如此一个率真洒脱的你,却因乌台诗案惨遭流放至黄州。在狱中,你给弟弟写下两首诀别诗,措辞极为悲凄:“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本以为就此踏上末路的你,却幸得英宗皇后的援助,得以再度回京。倘若你有意,凭借你的聪明才智,从翰林学士升至宰相之位,不无可能。但你无心于政治游戏,只想洒脱过完短暂一生。因此当朝云产下一名男婴之时,你为他许下如此心愿:“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然而,即便无欲无求,你却不忍心看着“青苗法”一步步将百姓推向深渊,于是你单枪匹马,只身一人向腐败无能之辈宣战。但元祐八年的秋天,支持你改革的太后去世,年轻的哲宗皇帝掌权,你再度流放至江南。
夏热冬雨,浓荫茂密;海风呼啸,云水相依。我想与你相遇于浓绿的岭南。“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夏秋之交,物无不腐败者。人非金石,其何能久?”这是你初入岭南时写下的文字。你一生仕途坎坷,辗转流离,走过宋朝大半疆域,最终扎身岭南。作为乐观派,你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在此处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彼时,你在惠州写下著名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竟不免让读者对岭南无限向往。六十岁时,你又被贬到更偏远的儋州,写下“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诗句。在儋州三年多的时间里,你不遗余力地向当地的黎族百姓传播中原文化,同时笔耕不辍,创作了诗歌一百七十余首、各类文章一百六十余篇,还续写完了《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经学著作。正如你所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岭南是你人生的受难所,也是你人生智慧的绽放地。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他会在你感到孤独时,安慰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会在你后悔往事时,劝告你:“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心有清欢,岁月安暖。苏轼的诗词里,有生活的美,更有人生的豁达。每当我想起苏轼时,嘴角总会露出微笑,顿觉人生美好、未来可期。正如世人常言: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