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673-23-4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6日 17:16 点击:

□龚 民

学校“大兴调查研究”从家访开始

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现实需要,作出了大兴调查研究的战略安排,为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学校大兴调查研究需从家访开始,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理解和体会。

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义与理

首先,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系统调查与周密研究得出结论,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写道:“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

其次,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建党百余年来,从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深刻论述,大兴调查研究已成为党创造百年伟业的重要法宝。

再次,调查研究是新时代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新时代调查研究的要诀,将调查研究能力练扎实,是当前推进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更是领导干部必须练就的基本功。

让家访回归学校调查研究的必修课

家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职责和义务,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很遗憾,家访作为再平常不过的一项教育教学职责,一种学校特有的调查研究,不知从何时起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校访”,或者干脆互不访。笔者对自己直接服务的4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一个初步了解,大约1/3的学校还在勉力维持着家访,1/3的学校有制度无行动,1/3的学校干脆什么都没有。中小学如斯,高校也好不到哪里去,家访缺位程度甚至更严重。

首先,坚持家访有利于提升学校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家访,可以进一步让全校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强化职业认同、职责认同,换角度把握校情、教情、学情,增强育人的荣誉感和紧迫感,实现学校育人责任与使命的深度回归。

其次,坚持家访有利于教师深入研判学情,精准高效施教。教师在家访中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个性特点,从而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地进行因材施教。

最后,坚持家访有利于畅通家情与校情,形成立德树人合力。通过家访构建家校信息互通、交流互助的桥梁,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工作体系,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共促学生成长。

做细做实全员家访

为拓展家访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其可持续,需要构建全员家访机制,进一步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

首先,建章立制,构筑家访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家访制度,完善家访实施细则,做好时间、交通、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工作,将家访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范围,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其次,党员干部带头,推动全员家访。曾几何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家访是班主任的专利,这极大地误读误解了家访,也束缚了家访工作的良性发展。坚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家访,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推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班主任为主体、教师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时不我待。

最后,力戒形式主义,增强家访的有效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家访中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并强化结果运用,力戒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家访。教育是复杂的情感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家校沟通不可或缺,但不能因之取代线下交流互动,要线上线下结合,多措并举,推动家访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作者系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上一条: 1673-4-1
下一条: 1673-23-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