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693-4-4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6日 09:41 点击:

□彭思源

物非人非 命定时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与白居易的同名叙事长诗一样“心有戚戚焉”,皆有“物非人非,命定时默”之恨。

《长恨歌》主要以王琦瑶的一生进行叙事,透过王琦瑶的经历向读者描绘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小说前文一直在大肆渲染王琦瑶的优雅迷人和她身上荡漾的旧时光,在最后却用了一大段的语言去描述她的衰老和丑陋:“这颈脖是何等的细,只包着一层枯皮,真是令人作呕得很!”“这时他看见了王琦瑶的脸,多么丑陋和干枯啊!头发也是干的,发根是灰白的,发梢却油黑油黑,看上去真滑稽。”这样的安排,让人不禁长长叹息,感慨命运。而这正是《长恨歌》想要表达的意图,透过王琦瑶的一生来引发时间洪流下对个体命运的思考,慨叹人生的无常与苍凉。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王安忆为王琦瑶谱写的长恨歌比薇薇、外婆的故事要长得多,因为这首长恨歌不仅是王琦瑶个人生命体验的写照,更是她与一路所见所伴的人事一齐吞眼泪的伤心曲子。而且像王琦瑶这样的女子,在认识到一直以来的努力都转眼成空,再没有人可以依靠和遮蔽自己时,未来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她心里留恋的是过去的时光,她的生活全是旧人旧事的不断重复和延伸。

在旧时光的轮转中,人们忘记了王琦瑶的年纪,只一味地在她身上寄托着对往昔繁华一梦的怀念。就像老克腊一般,与其说他是迷恋王琦瑶,不如说他是在怀想旧上海的风情。但遗憾的是,曾经他认为王琦瑶所代表的旧上海是萨克斯风里吹奏的韵味,是无线电里的吴侬软语,是费雯丽主演的电影,是精致的锦缎旗袍,到头来,却发现那不过是三伏天里寻常人家晒的霉,是枕头上染发水的污迹,是房间里的一股陈腐气。

然而,时间的魅力正在于此,就像薇薇从箱角里翻出来的陈旧、破碎的物件,虽是七零八落、一片狼藉,却也凑合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图画。而这些碎片,已然组成了一生。因此,作家借王琦瑶之口发出喟叹:“你们将来不知是个什么命运呢!”碎片已散,我们不清楚它们能拼合成什么模样,就如在时间的洪流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渺茫的,不可预测的。也许王琦瑶生在一个不一样的时代,会活得有些许不同呢?说到底,王琦瑶虽聪明,但她的聪明是垂怜自顾善于观察的聪明,而她的不幸,虽非必然结果,却是计算失误,败给天算,最后落得个聪明却被聪明误。

在长恨歌的尾奏,当王琦瑶闭上眼睛的时候,她看见了自己17岁第一次进电影片厂,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顶电灯摇曳不停。王琦瑶的一生就像一部电影,白色的幕布上呈现出她的悲喜。她看见她做学生时无忧无虑的笑靥;看见她做情人时的慵懒娇羞;看见她初为母亲时的惊慌与失落;看见女儿出嫁时的心酸和嫉妒。最后,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带着她这一世的怨与恨,到另一世去。

宿命般的结局,起于片场,也终于片场,期间人、物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物非人非。但四季荣枯不停转,人们的日子照常过,不变的只有老弄堂、满天流言、腾飞的白鸽以及岁月里一个接一个的王琦瑶,和她们不安分的美好的幻梦。

(作者系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下一条: 1693-4-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