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01-2-1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5日 22:33 点击:

段江华乡村美术馆:一支画笔激活“一江春水”

本报记者 李洋 程羽 松排山面千重翠,馆入波心一颗珠。仲春的清晨,湘东小镇高坪小溪河畔山色空蒙,草木青翠,波光荡漾,飞鸟翔集……段江华乡村美术馆就镶嵌在这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中,像一颗明珠闪闪发光。

“它是一个空间,也是一个磁场,一个艺术交流、人才聚集、乡村振兴的磁场。”对于乡村美术馆的未来,一幅更大的画卷正在湖南省政协常委、省美协副主席、我校博士生导师,“时代楷模”、浏阳市高坪镇双江村荣誉村民段江华的心中徐徐展开。

因美结缘,打造美丽乡村的新名片

走进段江华乡村美术馆,一幅《九曲浏阳》油画映入眼帘,好似在讲述着这座乡村美术馆和段江华的故事。

上善若水,水至善至柔,又至纯至坚。从沅水河畔出发的段江华,天性爱水,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歇。他以作品《王·后二号》一举成名后,和妻子先后在潮白河畔、湘江畔等地临水而居,从事教学和创作。“2017写意潇湘——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写生创作研究系列活动”在湖南启动,总策划段江华途经浏阳高坪时,就被小溪河畔的秀丽山水和历史底蕴深深吸引,“也许这里更适合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机缘巧合,同行的青年艺术家陈根是高坪人,他向段江华推荐了双江村一个溪流怀抱的废弃供销社,希望他能够买下来,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段江华说干就干,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废弃供销社华丽变身为全省第一家乡村美术馆——段江华乡村美术馆。

段江华乡村美术馆是在不改变原结构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场馆不大,设计相当精巧,庭院一步一景,楼层错落有致,满满的艺术气息和早年红砖外墙的沧桑厚重完美融合,保持了段江华一贯的艺术风格和品味。

人因画而立,馆因人而名。乡村美术馆于20221月一经开馆,就迅速成为浏阳文化艺术高地,慕名而来的到访者络绎不绝。整日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段江华的创作风格也从时空深处转向时代前沿,先后创作了《九曲浏阳》《浏阳新貌》等作品。

“多亏了段老师帮助,我家才能建这么漂亮的房子,还开起了农家乐!”站在自家修缮一新的屋场前,村民谢修全自豪地说到。自从段江华来到双江村,不仅自建了乡村美术馆,还经常帮助村民规划设计楼舍庭院,村容村貌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双江口文化公园成为浏阳河沿岸的网红打卡地,全长20多公里的小溪河碧道已现雏形,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双江村区域风貌规划设计正在落地建设……”美是一种能量,几年功夫,一处处别致的美丽景观,迅速装点了这片悠悠山谷。

艺术和乡村是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站在“浏阳河百里画廊”的起点上,村民段江华正在以青山为笔,以绿水为墨,描绘着一幅幅美丽中国的幸福图景。

用美铸魂,上好乡村美育的大课堂

乡村美术馆的定位在哪里?一直是段江华思考的问题。“起初我是想做成个人创作和教学基地,后来上下四村的村民,还有各地闻讯赶来的参观者越来越多,我想干脆拿出来做个公共空间,力所能及为村里做点事情。”早已把自己当做村里一员的段江华坚定地说,“既然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它就理应担负更多责任,承载更多意义。”

“真的是一群特别有灵气的孩子!”第一次在乡村美术馆为高坪镇潭花小学的孩子们义务上课,段江华就被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创造力感染。“乡村的孩子一样有梦,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敢于做梦与追梦。”获悉潭花小学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一个念头悄悄在段江华心里萌了芽,“设立美育教学点,组织我的学生们下乡支教,把论文写在乡村的田野上。”自此,段江华所在的我校美术学院的学生们陆续进村写生创作,同时也多了一个身份——编外美术老师。他们上午写生,把山川之美留在画纸上;下午任教,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段老师和学生们很专业,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潭花小学的老师们无不感慨。

“我早些年资助过的一些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对艺术的追求,但这些人才不应该被埋没啊!”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段江华仿佛又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学生,“所以我希望尽可能去帮助这些孩子,让有兴趣、有天分的孩子能心无旁骛地走下去,说不定未来的艺术家就从双江村里走出来呢。”段江华不仅义务教学,还发动身边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捐书,在小学建起了图书馆。

2022年,段江华乡村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展览,绘画名家的作品与当地村民的画作同台展出,段江华指导养猪专业户张建南的创意油画《一头粉红色的猪》广受好评,并被游客购买收藏。艺术追求不分年龄和职业,美的心灵是相通的,在段江华的影响下,不仅艺术家们自带流量入住乡村,也吸引不少周边村镇的画画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并把自己心仪的作品拿到美术馆展览。村民是艺术的享用者,更是参与者、传承者。现在,双江村村民会说:“老段,真行!”

一花独放不是春,全民美育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作为省政协委员,段江华通过乡村美术馆举办的各类艺术交流和美育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和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影响了两岸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让外来的大学生、艺术家多有受益。

“上美术课,孩子们最开心。每届支教学生离开时,这些孩子们总是扯着胳膊、扯着腿不让走,非常地不舍。”段江华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只有深入关注时代,关注现实,才能获得创作活力,提高自己。“我带的一个研究生深有感触,毕业回到家乡学校当老师后,就把这段教学经验带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段江华乡村美术馆像是一个美育人才孵化器,把裹着泥土味儿的美育之风从小溪河吹向了湖南,又从湖南飘向更远处。

美的种子一旦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功夫不负有心人,湖南省政协委员工作室、共青团长沙市委“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美育教学研究基地”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写生基地”等相继落户段江华乡村美术馆,一批浏阳籍企业家准备返乡置业,美术馆不仅成了全民美育的大课堂,更成了建设美丽浏阳的“会议室”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试验田”。

师道仁心。从教三十多年来,段江华甘当铺路石,资助学生逾百人,挽救了多名寒门学子的艺术生命,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不少学生已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

“期待十年、二十年之后,有更多的段江华从这里走出去。”双江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敬平表示,虽然自己任期已满,但还是申请和段老师一起扎根这里,把“小溪河”变成“大花园”,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以美赋能,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要通过艺术的介入能够让村里普通的农家小炒更有内涵,让浏阳东乡的蒸菜更广为人知。”段江华从第一天来到双江村,就发现这里的美食别具风味,“这样好的味道不能仅困在这一亩三分地里。”

路在何方?怎样让更多人愿意在双江停留?站在浏阳河“百里画廊”的起始点,段江华陷入了深思。

“乡村美术馆预计每年将吸引一两万人次师生来村里开展户外写生、艺术交流等活动,不仅能帮助村民增收,还能辐射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快速发展。”伴随着段江华乡村美术馆的出圈吸粉,村民们闻讯纷纷行动起来,不少外地务工的人也返乡助阵,自发地请教段老师改造屋舍,研究农家传统菜肴,建起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以从事餐饮、住宿等经营活动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馆建成百业兴,双江村的巨变,始于段江华乡村美术馆。开馆不久,研学活动与美育课堂的顺利开展,使本土特色农庄美食开始声名远扬,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这让段江华和双江村党支部一班人看到了新的机会,双江村“写生基地”孕育而生。

双江村以此为契机,迅速成立以村集体经济为引领的清流文旅公司,整合全村资源,为前来写生和旅游的各界人士提供学、吃、住、行、购、娱“六位一体”的链条服务,规划建设高品质的配套景观,一派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图景在小溪河畔徐徐展现。

“原来总觉得城市好,在村里做个饭搞个农家乐没前途”,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段老师来到村里,简直大变样,现在大伙儿都愿意留在这。”随着双江村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的蜕变,更多村民愿意留在家里重操旧业,客居在外的游子也悄悄返乡大显身手。

“我从未想过这个从小居住的地方还有这样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前七八年回一次,现在一年回三四次。”在外打拼多年的企业家余正明表示,一次回高坪老家路过段江华乡村美术馆,眼前一亮,就径自走进了美术馆,段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段江华的影响下,余正明决定毗邻段老师而居,一起为小溪河发展建设出一份力,惠泽家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随着全国各地艺术家和游客纷纷涌进高坪小镇,乡村游持续火爆,段江华乡村美术馆一跃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以艺术为切入口促进乡村振兴,通过油画展览、研学活动、艺术交流等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段江华不停奔波在城乡之间最大的意义。仅2022年上半年,“写生基地”组织一批美术学生开展两个月的写生活动,就给村民们带来20余万的收入。

“你们看,这里准备建一个漂亮的溪山亭,方便大家前来写生和休息。”谈到未来的规划重点,段江华满怀期待。依托初步完工的“小溪河碧道”,我校美术学院院长李少波团队承担的“从此浏阳河”项目即将精彩呈现。在段江华的规划里,以小溪河为主轴,乡村美术馆、乡村图书馆、乡村音乐厅和非遗体验馆等一个个乡村文旅高地串联起两岸的生态文化资源,以沉浸式乡村文化体验带动全域产业联动,一座艺术主题特色小镇正在闪亮登场。

满目青山披锦绣,千古溪河竞风流。新时代,段江华乡村美术馆以美赋能,助力高坪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沿着小溪河“十里画廊”,一幅幅美丽中国的壮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上一条: 1701-2-2
下一条: 170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