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09-1-3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7日 19:35 点击: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

教育科学学院——

以常促变创一流:“五心”联动打造卓越本科人才

教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入选B+学科,心理学入选B学科;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特殊教育、小学教育7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三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党委系全国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现有专任教师128名,其中教授45名,副教授42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67.9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0.63%;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人,省级人才项目14人。学院已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链条、本硕博全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立命脉:扎实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全力打造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始终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全力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一是扎实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学院围绕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各项考核要求,通过对内全体动员、任务分解、层层加压,对外聘请专家、现场办公、当面指导等方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持续提升办学水平。现已顺利通过了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特殊教育四个专业的二级认证。

二是全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学院以提升学生竞争力为中心,坚持课堂增识、课外赋能两个基本点,突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育实习三项重点工作,持续多轮优化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教授领衔的专业教学团队和本科授课管理制度,营造、重视本科教学氛围,切实促进专业实力提升。四年来新增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

二、抓关键:持续出台改革激励措施,着力打造一流本科课程教学

为切实解决教学科研地位的不平等问题,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学院出台了多项激励措施。

一是强化教师全程育人职责。学院于2021年出台《本科生弘毅导师制度实施办法》,采取四年师生同体的指导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思想引领、学习指导、能力培养、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的作用。为鼓励青年教师安心从教,学院又制定了《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对新进青年教师提供为期三年每人每年2万元的科研启动金,大力支持青年教师聚焦教学、以研促教,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成效。四年来,学院3名教师获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在学校未来教育家比赛中,学院获优秀组织单位奖1次、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老师”。

四年来,所有新进青年教师均担任了班导师和弘毅导师,1人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仅向燕辉、蔺海沣两位教师指导的本科生就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推荐20余名学生到北大等院校读研。

二是强化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学院制定《本科教育教学项目认定及奖励办法》,对四类本科教育教学项目的认定及其奖励予以了明确,更合理地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奖励标准,有效激发了教师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参赛的热情。四年来,学院新增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为学校新增教师教育选修课程4门,获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获省级教改、课程思政、新文科改革创新实践等项目25项;教师教学竞赛获校级一等奖等9项,十佳教学新秀奖及教学优秀奖5项。

三是强化本科教育工作常规。学院结合师范专业认证和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相关要求,制定了《关于强化日常本科教学常规的若干规定》,从课堂教学、考务管理、教育实习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常规要求。学院建立本科教学常规督导组,通过对各专业开展周期化资料轮查和听评课活动、制作问题清单、及时反馈督办整改、学院集中会审等方式,使学院日常教学规范工作得到了质的提升。

三、守根本:侧重解决人才能力培养,合力打造卓越本科人才

为切实提升本科人才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学院通过确保课堂质量、改善育人环境、树立学习新风、强化教育实践等方式,大力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是夯实学生通识文化基础和政治思想素养。学院充分发挥班导师和弘毅导师育人优势,积极组织全院教师带领学生,每年定期开展青年阅读说说、文学经典流颂、麓山教育学社读书分享比赛和“字里行间”书影分享会、“同伴学习月”和“自由晨读”等活动,围绕守初心、育红心、铸决心,先后开展“我是接班人”家乡党史学习传承、“党史故事人人讲”“红色经典咏流传”“百人百语致党史”等活动,大力营造学院书香氛围和强化思政工作。四年来,学院入选全省书香班级1个,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课外科技作品三等奖1项、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三等奖3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红色专项作品二等奖;获湖南省优秀志愿服务活动团队、中国“大学生乡村振兴类重点社会实践团队”3个,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1名。

二是锤炼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从教职业素养。学院与省内20余所名牌中学、特殊学校、幼儿园加强联系,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长郡中学等实训平台,强化本科生从教职业技能训练。学院建设“三字一话”美术室和人工智能教育技能实训室,加强学生师范技能训练,确保每位师范毕业生都能“上台会讲、提笔会写、上机会做”,组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未来教育家”、师范生技能竞赛等项目,学生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素养。学院利用已有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结合弘毅导师制度,将所有本科生纳入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过程当中,对其项目申报、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实地调查、公文写作等开展系统训练,大大提高学生考研率,四年来学生考研率达到33%。每年严格组织18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奔赴湖南各地,参与人数达265人,其中入选团中央“圆梦工程”“绿色长征”“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两弹一星”等专项13队次,获湖南省“七彩假期”优秀志服务团队2队次、优秀志愿者9人,获湖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1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生获国家级立项作品2件、省级立项作品7件。

四、成特色:综合落实“五心”育人,努力打造一流幸福学院

为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学院提出了“思政教育正心、经典教育润心、实践教育亮心、心理教育健心、生活教育暖心”的“五心育人”基本理念,把“人文教院,成长家园”的基本宗旨贯穿“五心”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

一是改善学院物质条件,增进学生学习环境幸福感。学院对教学场所进行了全面改造,设立了高规格的学院图书馆、智能化的教育技术实验室、人性化的研习室、明快的阳光读书房、温馨的读书吧,大大改善了学院的教学、实验、休闲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订购了教育学、心理学国际数据库,持续购置各种图书期刊资料,形成了由期刊阅览室、开架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组成的拥有3万多册藏书量及100余个学习位的立体式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的学习、科研、阅读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场地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营造了浸润式的书香氛围。

二是改善学院人文条件,增进学生生活环境幸福感。学院依托心理学专业团队,凭借各类专业仪器设备,构建了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线的心理健康预防与教育机制,形成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访谈、心理健康趣味运动会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关爱实践体系。开展阳光进寝和帮贫扶困活动,积极帮扶各类困难学生,共计帮扶贫困学子70余人。

(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条: 1709-2-1
下一条: 1709-1-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