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1713-4-3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3日 12:49 点击:

□周

中有味是清欢

独坐案边,手捧书卷,烹一壶清茶,慢酌细品,方入口感受唇齿间的清苦,而后一缕回甘萦上喉头。清苦中有回甘,茶如此,书亦如此。

本雅明把作品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氛围叫做aura(灵氛),他说:“如果当一个夏日的午后,你歇息时眺望地平线上的山脉或注视那在你身上投下阴影的树枝,你便能体会到那山脉或树枝的灵晕。”每当我捧起一本书,就好像把自己交付给这样一部艺术品,真正感受那种沉静、沉寂与沉浸。越是清淡的传达,好像就越能引起我灵魂的共鸣。墨香在纸页上烘染开,让我不由自主地进入那淡泊之境——“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走到此处便可放下一切,自足淡然,了无遗憾。能沉下心读书是人生最难能可贵的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而这最高一层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庄子在《逍遥游》阐释人生第三境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王国维讲的是过程,庄子讲的是结果。此三境界是望尽天涯后立下鸿鹄之志,是憔悴不悔后的是非在己,是过尽千帆,蓦然回首,最终回归赤子之心的超然自由。喜读书便如赤子,是登峰后的超然淡泊,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大彻大悟。

或许有人会问,文字无音无影,难道就不会感到寡淡无味吗?《礼记·乐记》记载: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不和,有遗味者矣。祭祀时最高级的酒要淡如水,鱼也要不加烹饪,不调盐的菜方是最隆重的礼仪。儒家思想中的淡泊,是把无味当作至味,没有诉诸感官的强烈刺激,却留下了无尽的遗味。东坡先生所说“人间至味是清欢”大抵也是如此。

中华文化向来也是把“淡”与“素”当作审美取向的。翻开一卷水墨画,远山近水孤舟疏木,国画写意传神的精髓便在此寥寥数笔中得以彰显。欧阳修在《鉴画》中写道:“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书与画同,文字聚神不聚形,追求的便是那份自然洒脱与不落尘俗。身潜纸墨、忘身物外、海纳百川,不只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

书能囊括世间最多的风云变幻,寥寥数语,千秋万代转瞬即过。仁、义、智、勇、洁,儒、墨、道、法、佛,古今中外的高维视角,多少文人墨客毕生心血,都能被捧在手心。潜游书海,越清淡越能沉积。不曾绚烂过的生命,不会懂得平淡的况味;不曾担当过的肩膀,不会知晓放下的洒脱。一壶清茶,一壶悲欢,得与失在岁月间翻滚交融;一卷素书,一卷春秋,静与简在书道中浮现。或许,最简朴、纯真的文字最能化于万物,书中有味,是清欢。

(作者系世承书院2021级本科生)



上一条: 1713-4-4
下一条: 1713-4-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