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16-3-1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10:43 点击:

铸师范教育文化品牌 成未来教育家之摇篮

——“未来教育家”竞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本报通讯员 赵志浩 李绮文 “公费之‘公’是视天下为己任之公知,是视天下为己事之功课。身为公费师范生中的一员,我即将走上三尺教坛,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份需要躬身入局的志业,我坚信: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参加我校第35届“未来教育家”决赛时,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许瞻同学在答辩环节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校“未来教育家”竞赛始于1988年,致力于发掘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育人才,经过36年的厚重积淀和卓越发展,现已成为学校持续时间最长、省内知名、国内高校有一定影响力的师范教育文化品牌。

“未来教育家”竞赛坚持求是求新,探索打造了“五六六”工作模式,即五个赛道、六个赛程、六个赛制。竞赛分设研究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体中职、公费师范生五个类别,包含训练营、教育学科基础知识与硬软笔书法测试、教学观摩活动、教学实践能力测试、即兴演讲和公开答辩六个环节,形成“竞赛+培训”“理论+实践”“合作+竞争”“守正+创新”“显性+隐性”“普及+提高”六个赛制,实现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引导参赛学生深刻领悟建设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提升其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师教育素养,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成为优秀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

聚焦师德养成,筑牢思想高地。一方面,坚持榜样引领,厚植教育情怀。在竞赛的多个环节中,大力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崇高使命。同时,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等开展主题培训,从宏观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理想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培育家国情怀,忠诚教育事业,激发潜心教书育人的信念。

另一方面,坚持实践引航,涵养师德初心。将师德养成这一教育目标贯穿于竞赛全过程,深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内涵,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矢志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教学观摩环节中,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诠释师德深刻内涵。同时,将师德师风作为“未来教育家”的第一标准,以及各环节的“资源库”和“压舱石”,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引导学生守正道、求真理,塑造崇高、进取、奉献型精神人格。

聚力全面发展,提升职业素养。“未来教育家”竞赛积极对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需求,创新打造高效能的培养路径和有效能的培育载体。围绕“教育家精神”谱系下“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育人智慧、躬耕态度、弘道追求”六大职业素养维度,一方面,以科学赛程为指引,明确教师教育素养提升培育重点、步骤和要求,由上而下优化培养方案,采用“三级六轮,逐级淘汰”的规制,全流程设置多样化、针对性的内容考察学生的价值养成、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比如,在即兴演讲、公开答辩等环节紧密围绕教育热点、难点话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理念、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等。另一方面,以教学实践为载体,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充分盘活教育教学资源库,培育跨学科、跨年级、跨班级的学习共同体,指导学生开展示范课程研讨、精品课程打造等活动,带领学生精心打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要素、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掌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聚合多方力量,构建发展场域。一方面,探索名校结对共育模式。以“未来教育家”竞赛为契机,与我校附属小学、湖南弘益中学、长郡芙蓉中学、长沙新城中学等教育教学单位结对深化合作,与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深入交流,共建教育共同体,打造一批“未来教育家”成长基地、科研基地、实践基地和生涯基地,深入开展主题宣讲、教学观摩、调研实践等活动,为“未来教育家”成长与发展提供优质学习和研修资源。另一方面,打造名师指导共研模式。凝聚了一支方法成熟、特长突出、经验丰富的育人团队,由近千名校内外思政骨干、行业专家、教学名师等构成,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实力雄厚。在竞赛过程中,全面推行“双导师制”,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一线教师组成,采取驻校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方式共同指导参赛学生,多管齐下提升参赛学生的教师教育素养。“今天磨课后,两位指导老师评价我的课堂教学缺少了一点‘心理味’,我应该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时候,采用一个心理小互动,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课的趣味。”第34届未来教育家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教育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曹馨予(现已免试推荐至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在她的日记中写道。

36年来,“未来教育家”竞赛作为我校一项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培养实效显著的师范教育品牌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成为了未来教育家成长的摇篮。不仅涌现了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省级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校长,如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康永久(1990年“未来教育家”获得者),“全国科教先进校长”获得者、湖南省平江县颐华学校校长彭荣宏(1999年“未来教育家”获得者)等,更有上万名参赛选手扎根教育沃土,奔赴教育第一线、最基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湖南省永兴县第三中学教研室副主任王礼平(1988年“未来教育家”获得者)等。




上一条: 1716-3-2
下一条: 1716-2-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