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教育大会于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清晰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战略图景,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系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当前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报特开辟“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家谈” 专栏,刊发学校师生员工的阐释研究、学习体会,以凝聚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王卫华
培养优秀师资 助力教育强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建设教育强国是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核心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师范大学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更是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本文将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五个方面探讨教育强国背景下如何培养优秀的未来教师。
锚定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培育新时代的师范生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一个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教育质量高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秀师资的支撑。师范大学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需要明确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将培养优秀的未来师资作为首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师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要成为未来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师范大学在培养师范生时,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育风尚,塑造未来教师形象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优秀的未来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将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成才观。首先,要加强师德理论学习,让师范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通过开设师德课程、举办师德讲座等方式,引导他们学习师德规范,明确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道德要求。其次,要注重师德实践锻炼,让师范生在实践中锤炼师德品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教育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最后,要建立师德评价机制,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师德水平。通过设立未来教育家奖、开展师德师风考核等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师范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师范大学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束缚,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内容。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实践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入国际课程和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在评价体系方面,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补充,强调增值性评价。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历程。同时,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强化教育实践环节:锻造卓越师资,提升教学能力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向教师转变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践,师范生可以深入了解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和挑战,锻炼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能力。首先,要与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实践计划和教育方案。通过选派优秀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为师范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其次,要注重实践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师范生能够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实践。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观念。最后,要注重实践成果的总结和展示,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实践报告会、教学成果展等活动,让师范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和收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要加强对优秀实践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发师生潜能,追求教学相长
在培养优秀师资的宏伟事业中,弘扬教育家精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对教育事业深沉热爱的体现,更是对教育真谛深刻洞察与不懈探索的结晶。师范大学作为孕育未来教师的摇篮,应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以此激发师生的无限潜能,共同追求教学相长的至高境界。首先,教育家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教育理论的精通与掌握,更在于对教育实践的深入参与和持续创新。它体现在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教育现象的敏锐捕捉,以及对教育问题的勇敢探索与解决之中。因此,师范大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师生将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实践经验提炼为教育理论,形成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价值的教育成果。其次,弘扬教育家精神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构建有效的师生交流机制,可以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彼此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在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当成为常态,共同探索教育的真谛,追求教学的卓越。最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我们鼓励师生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设立教育创新基金、举办教育创新大赛等活动,我们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教育强国始于优秀师资的培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未来优秀师资和推动教育强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确保实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共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教育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