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19-4-3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0日 09:18 点击:

□邓智玲

写作的记忆

文学写作的课堂上提起“写作的记忆”,似乎是古早的过往了。

细细思索,真正关于写作的记忆大簇大簇地拥挤在小学和初中,到高中时已呈零零星星的枯萎之态,现今触目所及仅余一片时间的荒原。

记忆中,升入高中前,写作都是幸福自在的。那时和二三好友写了许多有头无尾的小说,保留至今,偶有翻阅,回味青涩笔迹下构建的理想单纯的世界。这些小说如一眼能望到头的小湖,无甚涟漪的情节,人物关系也极为简单,并无引人入胜的兴味,只是其中所露与文字为友的情结,令我牵挂非常。那时常在写作比赛获些小奖,也常受老师赞扬,心中不免为自己在写作上略有小才稍感骄傲。

如今看来,我并无什么小才,只比同龄人多读了几本书,多一点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观察世界的情思。步入高中后,学业繁重,我在不知不觉中剪断了与世间万物蛛丝马迹般的诗意联系。阅读量大大下降、灵感之源就此枯竭、在写作竞赛与考场作文上处处碰壁,这些都打击了我对文字的热情。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我的创作时长大大缩短,能记录世界样貌与思想情绪之地只留日记一隅。后来连日记也变成断断续续的曲子,再难以从其中寻见晨间的雀鸣、慵懒的枝蔓等等生活细节。

眼与心的丢失延续到了今日。我并不是失掉对文字的兴味,只是失去了写作的冲动。我眼睁睁看着我的失败,被退掉的投稿、了无灵气的参赛文章;看着我曾经亲昵的文字如枯叶般,被生锈的时间从我的枝头吹落,带走了生命的陈迹与冒芽的生气;看着我逐渐沦为暮气沉沉的矮小枯树,曾经的观赏和赞扬销声匿迹,只留满地的落叶堆积成一座小墓,而我的残破身躯便是缅怀曾经热烈的写作记忆的无字碑。

我在此打量着我的枯朽,忽想起另一棵枯陈的树。那是在高中宿舍楼下的一棵榕树。我目睹着它从满目蓊郁到枝枝裸露,从鸟雀满枝到门可罗雀,空落的枝头投身灿烂阳光之时,我找不到它多情的疏影。它沉寂了两年,我无从知晓留念热闹记忆的它的寂寞,我想,或许某日,一阵风便能轻易摧毁它的腐朽。然而,两年后的冬末,发生了枯木逢春的奇迹。我忽地瞧见绿叶久违地从它的枝头冒出,在凛冽的晴日里,裁出一点具有生机的剪影。它们生长得极为缓慢,但终究是继续成长了。

枯木逢春并不是童话,因为有时光在滋养它挣扎的生气,而今日我拥抱我的挣扎,愿以漫漫光阴去豢养它。

我在此作出一段贫瘠的小记,打扫这些写作的过往,夷参差矮墓为连绵群山,在仍未摆脱的陈规的枷锁之下,慢慢找到失落的眼与心,再造丰满的记忆陈列于时间的长廊,望以同等的葳蕤面见那棵与我有着相同生命频率的树。

(作者系文学院2023级本科生)



上一条: 1719-4-4
下一条: 1719-4-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