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合康三畅谈文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本报讯(通讯员 杜叶辉 杨岑) 11月14日晚,日本著名汉学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川合康三应邀做客“至善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主题为“文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南山大学名誉教授蔡毅担任翻译,我校文学院杨合林教授主持。
讲座中,川合康三从中国古典文学出发,结合当代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文学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中国古典的四重苦”,概括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其他学科和现代思潮冲击下的困境,并对中国在传承和弘扬古典文学方面的努力表示高度认可。川合康三分析了AI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文学艺术及其他学科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他表示,这种变革不仅是挑战,更为重新思考文学的重要性提供了契机。他特别强调,当前大部分文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文学的周边,而真正的文学研究应着眼于作品的“文学性”。
在谈及文学研究的方法时,川合康三选取阮籍《咏怀诗》、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以及白居易《长恨歌》三篇经典作品为例,生动演示了深度文本分析的文学批评方法。在分析中,他摆脱了传统依赖诗歌背后史实的研究路径,倡导文学研究应回归文学本身。
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积极提问,川合康三与蔡毅认真聆听并细致解答,与师生们展开了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