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23-1-1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6日 09:58 点击:

专家聚首研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

本报讯 126-7日,我校与长沙市科学技术局、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副校长潘安练,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毛明芳,湖南省科技厅监督与科技诚信处处长刘高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作大会报告。科大讯飞高级工程师殷振华探讨了AI大模型的技术界定、大模型分类,分析了大模型应用条件、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介绍了国内外AI大模型前沿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阐述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演变,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公共政策由传统人做出决策到人机共同决策,进而促进公共政策研究发生范式转变。电子科技大学雷瑞鹏教授强调AI科技发展伦理先行,探讨了智能概念的界定、计算机意识问题、机器学习中的伦理问题、AI若干具体应用及其伦理问题,并详细分析了AI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与风险。我校李伦教授主张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即“给人工智能一颗‘良芯’”,他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性、自为性特征,据此论述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可溯源至“人为性”+“机为性”,进而主张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治理主要围绕“人心”和“机芯”展开。华南师范大学闫坤如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概念澄清与哲学反思,分析了AI价值对齐的内涵、价值对齐的两种视角、AI价值对齐三重价值追求,据此提出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伦理选择的构想。湖南大学谭海波教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的治理策略。我校文贤庆教授对人工智能的道德规范与归责问题展开探讨,他通过重新界定能动者和能动性表明,人工智能在功能实现的意义上可以成为能动者,人机互动成为可能,人工智能让人重新思考人性,进而在人机互动中既规定人的责任,也加诸人工智能以规范。湖南省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辉研究员介绍了湖南省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建设与发展情况,湖南在国内率先成立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该中心按照“1+4+1”的总体思路建设,提出了总体目标,采取“政府主导+事业化+公益化”的建设模式,引导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并规范运行,力争用23年时间,在全省形成“1+N”多方协同合作的科技伦理审查工作体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贡献湖南经验。

本届大会精彩纷呈,汇聚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议题的最新前沿成果,彰显了国内学者对“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议题高涨的研究热情,为推动湖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湖南建设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地,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治理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探索。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学报》、《唯实》编辑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大讯飞等高校、社科院和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

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条: 1723-1-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