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书香润麓山 经典共读向未来
——我校第20届读书节启幕暨二十年阅读推广之路回眸
本报通讯员 朱春花 唐婷 近日,我校以“阅读经典 共铸华章”为主题的第二十届读书节正式启幕,读书节将持续至今年12月,通过20多项融合经典与创新的活动,打造沉浸式阅读盛宴。
开幕式上,图书馆发布2024年度阅读报告,用数据展示读者阅读习惯与偏好。当晚,百家讲坛名师王士祥带来《诗歌学习与品格养成》讲座并签名赠书,为师生送上春日书礼。
“读书节是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品牌,二十年来已成为滋养师大学子的精神沃土。”副校长谢资清教授说。
二十年坚守创新,我校谱写了高校阅读推广的动人篇章。
廿年深耕:从“经典阅读”到“文化铸魂”
自2006年首届读书月发起,二十年来,我校读书节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主题演变折射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与创新。
2006至2010年,以“倡导科学读书”“我爱我的祖国”等为主题,夯实阅读根基,融入家国情怀。
2011至2015年,聚焦“阳光阅读”“经典精读”,推动全民阅读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
2016至2020年,以“数字阅读”“抗疫迎春”为亮点,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2021至2024年,围绕“学史崇德”“赓续薪火”等主题,强化红色文化传承与时代使命教育……
主题的迭代升级,见证了读书节从知识传播到价值引领的功能拓展。
协同创新:构建“多元联动”的阅读生态
2008年,读书节首次与校园文化艺术节联动,2013年正式成为艺术节的一大品牌。同年,图书馆响应全民阅读号召,深度融入湖南省教育厅“一校一书——经典、精读、经世”工程,2013年4月23日,首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正式启动。自此,“一校一书”不仅成为我校读书节的核心板块,更通过和“世界读书日”联动的年度盛典,从月度活动升华为贯穿全年的文化仪式,在经典阅读推广中形成长效育人机制。
2013年,图书馆荣膺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标志着这个曾经扎根校园的文化幼苗,已生长为枝繁叶茂的行业标杆。
这一切,离不开组织架构的创新演变。2015年,我校专门成立校级阅读推广领导小组,读书节从图书馆独立举办,到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等多部门深度协同举办,协办力量由3—5个社团扩展到16个学生组织,图管会、朝暾文学社等团体年均策划品牌活动20余项。同时深化校企合作,联动兄弟学校图书馆、出版社、实体书店,共享图书资源网络,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向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迈进。
形式突破:从“单向输出”到“沉浸式体验”
二十年里,读书节突破传统讲座、征文等模式,不断创新形式,打造立体化阅读场景。既有红色经典诵读大赛、两会主题书展等呼应时代精神的活动,也有“探寻盲盒好书”“图书馆集章打卡”等深受青年喜爱的创新形式;既有展览、讲座等知识输出活动,还有“古籍修复观摩体验”、书法训练营等沉浸式活动,让经典文本以多元的方式与当代青年对话。
如今,“一校一书”征文大赛累计收到读书报告超6万篇,《红楼梦》《我的阿勒泰》等书搭起师生共读的精神桥梁;“图人影院”年均播放影片20余场,让《傲慢与偏见》《玛丽与马克思》等精品佳作通过光影走进心灵;“浮岚书社”每月一期读书会,邀请校内外专家与学生共话经典,构建多维思辨空间,青年学子在观点交锋和思想碰撞中真正获得了深度阅读的滋养和乐趣。
2014年起,学校连续7年组织读者赴湖南图书城现场采书,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推动个性化馆藏与读者需求精准对接;2020年“麓山阅读马拉松”吸引千名学子参与3小时深度阅读与21天习惯养成计划;2021年创设“阅读推广大使”机制,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开展经典阅读推广,强化青年社会责任担当。
品牌成效:从校园风景到精神地标
二十年书香浸润,读书节早已超越活动本身,成为师生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读书节累计举办活动超千场,参与读者近40万人次;连续11年获评湖南省“一校一书”优秀组织奖;“书香古韵,匠心传承”古籍修复体验等10余项活动获省级“创新案例奖”,成为教育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示范案例;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02班以“书香班级”建设带动全员共读,获评省级优秀;新闻与传播学院“听见花开”音频栏目将经典诵读融入网络思政,作品总浏览阅读量突破4万人次;世承书院“知行合一·阅践同行”活动将读书分享与志愿服务结合,让阅读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动能。读书节也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成为湖湘文化育人的亮丽名片。
当第二十届读书节的大幕拉开,我校这所浸润着“仁爱精勤”精神的学府,正以阅读为舟,在传承中创新,在经典中求索,让琅琅书声成为时代最动人的回响,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