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出实效 聚焦种业展担当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党支部创建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纪实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党支部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在老一辈共产党员刘筠院士的感召下,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持续奋斗和甘坐“冷板凳”精神,着力推动科研创新、教书育人、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支部先后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强化政治建设,党建工作有质量
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下,选派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担任支部第一书记,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牵头人张纯教授为书记,形成了院士党员领头、青年骨干教师党员搭配的支委班子。
学院克服困难,整合专门资源,发挥“一室多用”功能,为支部建设了党建工作室,支持保障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支部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学用一体推进,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引导每名党员每年度内完成讲微党课、观影、社会实践三项任务,让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实起来”。持续打造“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党建品牌,刘少军院士带头在渔农试验田讲授“移动党课”,带领党员亲身参与稻鱼种养、生态坡改造等实践,让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活起来”。
支部依托岳麓山实验室水产品种创制中心的10余个实践教育基地,联合省科技厅、校出版社等机关党支部,湖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教师党支部,以及望城县靖港镇前榜村党支部等开展联学联建,开展“新时代的奋斗者”“稻香鱼肥好丰景”等联学联建品牌活动11次,覆盖党员500余人次。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党支部结对帮扶,师生党员同赴基层社区,深入田间地头,讲授专题党课、宣讲政策理论,开展稻鱼综合种养、桃子湖生态治理等实践,开展党建经验交流和党建资源共享,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通过一系列举措,支部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多次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相关工作入选校“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支部第一书记刘少军院士获评全国科创名匠,其领衔的工作室获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支部党员冯浩获评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支部书记张纯获评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党员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指导联建的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党支部获校级“基层党建特色项目”立项。
坚持全员育人,立德树人有成效
支部共有成员34人,其中包括刘少军院士在内的教授6人、副教授11人,是一个由高学历、高职称党员组成的教师党支部。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融合,引导党员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近年来,党员教师坚持扎根教学一线,潜心钻研,打磨课堂,出版了《鱼类遗传育种学实验》教材,参与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可视化显微注射制备转基因斑马鱼”,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等荣誉。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3项、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0余项。同时,支部发起设立“刘筠奖学金”,累计资助百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支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面向地方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打造“鱼渔双授”教育服务品牌,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组织党员教师开展“科普进校园”“教授进社区”活动,惠及3000余人次。刘少军院士指导制作的科普视频《鱼类育种如何进行人工授精》登上央视科教频道,范雄伟教授主讲的“探索自然中的科学密码”被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
坚守主责主业,科研报国有作为
支部老一辈党员刘筠院士、现任第一书记刘少军院士带领团队接力攻关30余载,创新突破四大家鱼等人工繁殖难题,建立鱼类远缘杂交“理论-技术-产品”研究体系,研制优良新品种并广泛推广,书写了“父子院士”“父子党员模范”佳话。支部积极探索“党建+科研”融合模式,探索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积极引导党员树立新时代教育的大科技观、大人才观,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着重解决水产种业创新中的“卡脖子”问题,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入选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科重大、重点项目6项,在湖南、海南等地建立10余个育种基地,推广“良种良养良销”模式,累计生产优质鱼苗43.96亿尾,推广养殖710余万亩,带动农户增收超千元/亩。与湘潭市合作推广“莲稻+合方鲫”种养模式,覆盖3万亩农田,新增产值3000万元。刘少军院士团队事迹被央视等媒体专题报道,彰显中国科研人的时代担当。
支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批优秀的教师党员脱颖而出,陶敏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和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8人次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等省部级人才项目。
展望未来,支部将以“样板支部”创建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以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引擎,驱动学科整体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为学校的发展和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