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47-4-3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6:44 点击:

□邱玉萍

红军的精神特质

——读《红心照耀中国》有感

1936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民族危亡之际。这一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亲自前往共产党所在的红区一探究竟。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埃德加·斯诺记录了红区生活四个多月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还原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区军队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了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共产党员群像。从这些人身上,我感受到了红军的精神特质——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抗争精神、革命乐观精神。

每一位优秀的红军将领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不屈不挠的爱国战士,都是极富个性的“最可爱的人”。斯诺用大量的篇幅记录了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将领的谈话,并展现了有关他们许多有趣的生活细节。例如,谈及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斯诺写道:“这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知识分子的面容”,他观察到很多毛泽东的生活习惯,例如他发现毛泽东特别爱吃辣椒;还提到相比于彭德怀晚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毛泽东则是晚睡晚起。斯诺对于年轻将领徐海东的描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新来的那个人脸红得厉害,很快便咧嘴笑了起来;他一副格外友善的模样,嘴张得很大,少了两颗门牙。他看起来就像是个顽皮的孩子,惹得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即使是身经百战的红军将领也会有如此孩子气的一面!那些被后世神化的足智多谋、无所畏惧的红军将领们也是有着七情六欲、有血有肉的凡人。在与红军将领交谈的过程中,斯诺总是希望他们多讲讲个人的故事和思想。然而,他却“失望地”发现:“你只能听到关于红军的故事、关于苏维埃的故事、关于共产党的故事——在他们心里,这些永远排在第一位”。心系全中国人民的幸福、有着广阔胸怀和伟大信仰的人是无法仅仅限于个人视角讲述历史的。他们所讲述的“不再是个人人生经历的主观感受,而是旁观者的客观记载——这个旁观者所关心的,是作为史料的人类集体命运的兴衰起伏。”

在描写红军战士们时,斯诺用得最多的词是“乐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弥漫整个红区。大多红军战士都是曾受到地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压迫的农民、工人、学徒、赤贫者。他们的乐观精神表现在尽管几乎所有人都有过悲惨的人生境遇,但是他们并没有沮丧,反而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为什么他们能够拥有“高层次的幸福感”?这一点,在了解红军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后,便不会疑惑。尽管物质生活并不算富裕,但在红区人们没有苛捐杂税,不用挨饿受冻,不必忍受剥削压迫;红军会开办学校,不仅仅限于军事训练,还教普通百姓识字和手工业技能训练。除此之外,红军还组建剧社,在各个村子轮回演出,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红区,人民过的是有尊严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红军通过政治宣传、文艺熏陶等一系列努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在精神层面认识到他们是在为“人民当家做主”而斗争,为共产党期待的正义、平等、自由和富有人类尊严的生活而斗争。也正是因此,红军战士得以获得高层次的幸福感。难怪斯诺在书中感慨道:“我从未见过有谁比他们更幸福。”

红军在历史上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抗争精神、革命乐观精神等精神品质深深烙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无疑是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精神品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传承发扬,在中国的改革建设中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带领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者系2022级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上一条: 1747-4-4
下一条: 1747-4-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