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斯塔乃·雪拉提
心归两处 花开一家
人们常说,故乡是生命的起点,是灵魂的归处,但对我而言,故乡却像散落星河的点点微光。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于不同的时空悄然绽放,最终汇聚成温暖而独特的光河。七岁那年与辽阳的结缘,十八岁在长沙的邂逅,让我渐渐懂得,心归两处,却能花开一家,共同编织出独属于我的故乡篇章。
七岁那年的冬天,我遇见了第一个远方故乡。那是一个飘着细雪的傍晚,一位来自辽宁辽阳的汉族叔叔来到了家。叔叔一进门便搓着手,笑着说:“你们新疆的冬天可比东北还带劲啊!”爸爸笑着接过他的行李:“二十年没见,你倒是学会谦虚了。”原来这位叔叔是爸爸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他们各奔东西,没想到时隔多年,还有机会重逢。我听着他们爽朗的笑声,躲在门后,偷偷打量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心中满是好奇。
“小姑娘真可爱,跟我家闺女长得真像!”叔叔蹲下身,轻轻摸了摸我的头。我仰起脸,看见他眼角堆起的笑纹,竟与爸爸有几分相似,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亲切。饭桌上,叔叔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了辽阳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连碗里的饭都忘了吃。突然,叔叔笑着提议:“要不,让丫头认我做干爹吧?”我惊喜地望向父母,他们相视一笑,欣然点头。那一刻,我有了一个东北的亲人,心中满是温暖与期待。
叔叔回辽阳后不久,我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一套精致的芭比娃娃。每个娃娃都穿着不同民族的服饰,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摆在床头,每晚睡前都要细细端详一番。这份来自远方的礼物,不仅承载着干爹的疼爱,更让我懂得了:无论相隔多远,民族团结情谊紧密相连。
十八岁那年,我遇见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故乡。
大学宿舍里,湖南的舍友们跟我一见如故。我们常在湘江边散步。某个夏夜,小段突然指着对岸的灯火:“你看,像不像你家乡的星光?”我望着江面上摇曳的倒影,想起额敏河畔的星空,突然明白——原来故乡是可以生长的。寒假返校前夜,我独自站在额敏河大桥上,抬头仰望星空。深邃的夜空中,繁星点点,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我举起手机,按下快门,将缀满星辰的夜空与波光粼粼的河水一同定格在镜头中。这张照片,我将其命名为“故乡”。后来,它被这样注解:“当新疆的星光洒在湘江水面时,我便拥有了两个故乡。”
如今,我的床头依然摆着那套来自辽阳的娃娃,书桌上放着湘江边的合影。爸爸妈妈常笑着说:“咱们丫头现在有三个家了。”是啊,新疆的风、辽阳的雪、长沙的雨,都成了我生命里的印记。
奶奶曾说:“心在哪里扎根,哪里就是故乡。”而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故乡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那些让我们心生温暖的人与故事。就像额敏河的星光会落在湘江上,辽阳的雪花会融化在新疆的春风里——我们因相遇而相连,因相知而成为彼此的故乡。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们本就是一家人。(作者系文学院202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