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谢颖:行己所爱 爱己所行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11:34 点击:

五月的第一个周末,天朗气清,正是燕子衔春去、熏风带夏来的好天气。谢颖从医学院的教学楼向我们走来,跫音清脆,衣袖带清香。

在去年举办的学校第21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谢颖一路披荆斩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谢颖第一次参赛了,刚参加工作的前两年她就参加过课堂教学竞赛,谢颖将那次尝试称为“井底观天”。也正是因为那一次尝试,谢颖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她知道教无止境,需精益求精。于谢颖而言,每次创新思路,每次修改教案,每次赛前演练,都是在思索中进步,在磨砺中成长。无论是在教学竞赛、日常授课还是个人科研之路,谢颖始终秉持初心,行己所爱,爱己所行。

师者善诱 润物无声

医者,救死扶伤慰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医学院的教师,既要有能工巧匠般救治的大能耐,还要有能言传身教于学生的大智慧。在教学道路上,谢颖始终秉持着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此次比赛,谢颖授课的内容是“遗传损伤机制学说和表观遗传变异学说在化学致癌过程中的作用”。在毒理学中,化学致癌机制因其理论复杂,分析面广,被列为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教好这门课程?谢颖采取启发式教学,从具体的案例出发,以套环式提问方式,带领学生层层推进。以此次竞赛中的DNA甲基化的实验分析为例,谢颖将“不同性情的鼠妈妈照顾鼠宝宝”的实验故事拆分为多个小问题,如“鼠妈妈照顾方式的好坏是否会影响鼠宝宝性情的发展?”“照顾方式是否能够调节DNA甲基化影响鼠宝宝性情的发展?”“如何确定照顾方式和鼠宝宝性情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而非相关关系?”等,通过对问题的层层思考,学生不但掌握了DNA甲基化的发生过程,同时也对“相关不等同于因果”这一毒理学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准备比赛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由于个人温和的性情,谢颖的课堂教学氛围往往偏于平淡,相较于情绪激昂,能充分调动教学气氛的老师来说,谢颖在教学竞赛上是不具备优势的。“我也有过犹豫和纠结,是否要有所改变。”经过反复实践和琢磨,也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后,谢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这正是我的个人风格,我应该坚持并发挥所长,在温和的表象下努力修炼出静水深流的功力。”谢颖的努力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评价谢颖的课堂:“循循善诱,行云流水,娓娓动听。”

师者善诱,润物无声。正是出于对教学的热爱,谢颖不断探索,在教学中逐渐打磨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书育人 笃行不怠

谢颖的老师曾给过她一个建议:“你适合当一位老师”,这在谢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成为教师的种子。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论文撰写的前瞻性……这些潜在的优势助力着谢颖的教师梦,潜移默化间,心中的种子生了根,抽出了嫩芽。2014年她从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博士毕业后便来到我校医学院任教,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

谢颖主要进行毒理学的教学。毒理学是一门偏向于应用的学科,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在当今这个化学物质被广泛运用甚至滥用的大环境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毒理学有着大量的专业术语,也正是因为这一学科特点,让谢颖逐渐认识到形象化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上,谢颖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将枯燥的原理制作成形象的动画模型,将一些经典案例及科研问题融入教学,通过播放动图等形式让学生对于复杂深奥的知识有更加具象化的认识。如用汽车的油门和刹车片为例让学生清晰理解遗传损伤;用多米诺骨牌的搭建来解释为什么抑癌基因的失活方式多样而癌基因的活化却只有特殊的几种形式等。通过联系实际应用或生活现象使相对枯燥的理论和推导变得有趣易懂,更易于学生的理解。

同时,谢颖将课堂讲授与时代发展紧密连接,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及时补充新的知识点,适时跟踪学科前沿问题。在采访中,她提到:“教材上的知识是相对落后的,对于实践性学科而言,日常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最新的科研成果相结合。”即使面对相同课程的教学,谢颖每年都会更新实际案例,以最新、最为贴进时代的科研热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谢颖格外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学生多方面发展。通过利用课堂互动软件,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于细小的毒理学知识点,采用选择题的模式体现;对于毒理学科研案例的综合讨论,采用互动聊天框,以匿名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学生们共同参与到理论学习和实验讨论中,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也能收到来自学生的意见与反馈,做到教学相长。

教书育人,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授课过程中谢颖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由表观遗传的定义延伸至社会分工与社会职业观;由表观遗传变异学说——DNA甲基化发散至个人人生价值。在思维的延展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大局意识与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荣誉感。

教学和科学研究是相互促进的。作为医学院预防医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主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讲师、硕士生导师,谢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一直没有停止对学术理想的追求。为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她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谢颖主要的研究方向为DNA损伤修复与端粒维持机制,先后在SCI及CSCD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JCR一区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同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于谢颖而言,教育是润物无声中启人心智,是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她行己所爱,爱己所行,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发光发热、勇毅前行。



上一条: 冯浩:启智润心培创新之苗
下一条: 周国强:为守护校园平安,时刻准备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