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南边陲的萌渚岭下有个清溪村,这里距县城50多公里,交通不便利,村民居住分散。然而这个小村寨却走出了139名大学生和138位教师,产生了3位湖南好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园丁村”、“文明村”和“好人村”。面对我们的采访,村支书禁不住赞叹:“村里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田万载老师等老同志的无私奉献”,今年76岁的田老师是乡亲们口中的好先生、大能人,他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湖南好人” “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创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
传播文明乡风的“全能”教师
田万载老师在瑶乡执教40年。他自幼家境贫困,是党和政府为他提供了学习机会。中师毕业后,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坚持在村小学任教,既教语文、数学、历史、音乐等课程,还负责学生的生活卫生及安全管理,成为孩子们心中无所不能的好老师。
一朝当教师,一辈子将为国育人的职责扛在肩上。田老师2008年退休后,一直为小学生上开学第一课。他告诉孩子们“好好学习跟党走,瑶乡脱贫有盼头”的道理;教“俱以耕读为荣,即五尺之童咸知尊长,可谓仁礼之乡,基传万世者也”文明乡风之内涵。16年来,在田老师这位大先生影响下,孩童们知书达理,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村里民风古朴淳厚,一派团结祥和景象。良好的家风祖训同样影响着他的儿女,女儿继承父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儿子投身无偿献血公益事业,连续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父子两人先后被评为“湖南好人”,全家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家庭”,成为一段家风传承与公益奉献的佳话。
满腹诗书的田老师,为保护和传承濒临消失的清溪瑶口头文学及古老艺术,自费购买2台录音机和摄影机,历时10年,遍访老瑶艺人,记录、翻译、整理了“长鼓舞”、“坐歌堂”、“哭嫁歌”等传统非遗文化,经他整理的瑶族歌谣、舞蹈、民俗等相关史料手稿,叠起来有1米多高。他还原了瑶族婚俗“坐花席”,与村民共同创作了民间文学《佳期诗》,如今“长鼓舞”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田老师成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全国首家瑶文化博物馆馆长
田万载老师所在的清溪村是千年古村,历史文化厚重,瑶族古旧文物众多。“历史文化是我们的根,如果根没有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就失掉了载体,我要在有生之年把瑶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田老师这样说。
为了留住瑶文化的“根”和“魂”,65岁的田老师萌生了创建清溪瑶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念头。从此他将主要时间、精力及全部积蓄36万元投入到博物馆建设上。10余年来,他走遍瑶乡,挨家挨户搜集到从明代到建国初期的30262件原始史料 、2460件古老民瑶用具。没有资金新建场地,便把自家住宅的二、三楼改造成展示厅,于2017年正式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田老师既当馆长,又当讲解员、接待员。7年来,博物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60余场,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次。
当我们踏入田老师的博物馆,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瑶族世界。馆内陈列的瑶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文书史料、珍贵的古籍字画,无声诉说着瑶族文化的源远流长,闪烁着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之光。2019年博物馆被确立为江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并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瑶族文化的基地,青年学子社会实践的课堂,湖南师范大学更是在此建立了音乐与舞蹈学田野考察基地。在田老师不懈努力下,古老的瑶族文化不仅“活”起来了,更是“火”起来了。
深受欢迎的“草根宣讲团”团长
深谙“教育强国,文化兴乡”道理的田万载老师,将教师能量发挥到了极致。他是江永县“五老”宣讲团成员,同时担任源口瑶族乡“草根宣讲团”团长。在偏远瑶乡开展理论宣讲,如何让群众听得懂、能接受、记得住,一直是个难题。他带领老同志们以渔鼓、快板等瑶乡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编排成《北京喜讯到瑶寨》《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等节目,还巧妙地将公正廉洁、诚信友好、孝贤文化等传统美德融入歌曲和表演中。他带领宣讲团走进学校、田间、农户家里,与学生和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微宣讲”和表演活动,让党的理论和惠农政策、乡村文明建设深入寻常百姓家。16年来,田老师义务参加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个人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
最是书香能致远。田老师受邀为县纪委干部培训班讲课,他为大家讲解流传千年的《闺训千字文》,结合清溪瑶传承久远的家风家训和良好的村风、民风,强调干部为官之道,为民之道,“相妇”教子之道,使学员们感慨良多,受益匪浅。每年暑假,田老师还组织“道德讲堂”,邀请在外地上大学的优秀学生与村里的孩子们分享学习经验和成长故事,激发大家学习热情。在田老师引导下,一批批瑶乡优秀学子脱颖而出。
走近田万载老师,如同翻阅一部乡村大先生精彩人生的教科书,每一章节都镌刻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瑶乡文化的深厚情怀,字里行间散发着教育传承所辐射的巨大能量。田老师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学习榜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将续写“教育强国,奋斗有我”新篇章。
编辑:黄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