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今天是:

【红网】吴雨林:跨性别群体的伤痛需要社会合力抚平

来源:红网 作者:吴雨林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0日 13:04 点击: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你有没有遇到过喜欢将自己打扮成“假小子”的女孩,或者热爱化妆、穿戴女性服饰的男性?你是否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真正的“变性人”?对于这些人,你会由衷地称赞他们“酷”“有个性”,还是觉得“奇怪”,甚至难以接受?对于部分表现得反常于社会既定性别认知的人群,心理学界和医学界将之定义为跨性别者,即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而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4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国内首个跨性别儿童与青少年多学科门诊,旨在通过多学科专家的专业评估、诊断及干预,减少特殊儿童青少年人群的负面情绪、改善家庭关系以及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这一创举,无疑为国内跨性别者的印象认知,改善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医学界认为,胚胎期性染色体分化对脑部的发育影响和性激素分泌水平异常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产生性别认同障碍的原因之一,即先天性跨性别者。正常人不费吹灰之力说出的那句“我是男生/女生”,自然地接受与生俱来的性别所带来的身体特征、性格爱好,对于先天性跨性别者来说却如登天一般困难。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诊的一位女性跨性别者表示,仅仅是例假这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都会给她带来严重的烦扰,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因此冒出了自杀的念头。

真正的性别认同障碍患者,对于天生的性别会产生持续性的不适感和矛盾感,心理上的痛苦体验延伸到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领域上时,将给跨性别者带来显著的挫折或伤害。由先天缺陷造成的性别认知障碍意味着,不能将跨性别者的“奇怪举动”简单粗暴地怪罪于个人审美、性格的“有伤风化”“不伦不类”,更不能强迫跨性别者通过自主做出符合自己生理性别的行为,以彻底根除跨性别者的性别认知障碍。

对跨性别者说“你表现得男人/女人一点不就行了”,无异于对抑郁症患者说“你想开点,乐观点就好了”。既是生理方面的缺陷,且已给心理状态和正常生活造成了伤害,向专业人员求助,接受正规的治疗才是最为安全与有效的途径,而此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跨性别儿童与青少年门诊,既对跨性别者表示公开承认与支持,也是对未诊断跨性别者的积极引导,希冀医学协助与治疗能够成为跨性别者的普遍求助选择。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国内针对跨性别的医疗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跨性别者界定与确诊之困难,种种因素导致我国400多万名跨性别者中,有条件且有自主意识接受医学治疗的只是少数。因此,在医疗环境之外,在日常中关注且改善跨性别人群生存困境显得必要且紧迫。

《2017年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2060名调查对象中,61.5%的人存在抑郁,73.2%存在焦虑,46.2%的人有过自杀想法,12.7%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触目惊心的数据表示,中国跨性别群体正承受着巨大压力和社会歧视。

跨性别者的形成,既受先天因素影响,也与后天的成长环境也密不可分。他们对自身性别的执着,外人难以感同身受。或许他们也在尽力抵抗这份与生俱来的“执拗”,或许他们只是想抛弃世俗眼光,追求个人所爱。接纳与尊重他们的不同,帮助与纾解他们的困境,跨性别群体的伤痛需要社会合力抚平。

文/吴雨林(湖南师范大学)

原文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1/11/06/10370904.html



上一条: 【华声在线】姜新生:以作业设计为抓手 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下一条: 【红网】陈雅婧:网盘限速整顿,莫让节约成本成为压榨消费者的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