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玉良
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伟大理论的重要基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实践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调查研究的进行,同时注重通过调查研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终实现了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螺旋式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具体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传统的确立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之初,就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注重调查研究的优秀“基因”。早期共产党人如李大钊、陈翰笙等,基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做了分析。
毛泽东是早期共产党人中践行调查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在湖南、江西兴国等地深入地调查研究,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调查宣言。一生中,毛泽东数次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事实,化解危机。在“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下,他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命题;整风运动中,他“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大跃进” “人民公社”的挫折后,他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通过调查研究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依据中国国情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在这一时期正式得以确立。
二、调查研究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和经验,发展了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得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经贸调查组赴广东、福建等地开展的调查研究,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的调研及其形成的著名结论“窗口论”,都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迅速展开。
在其他领域,如“包产到户是农村的曙光,农户的希望”“南方谈话”等,同样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法宝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在具体、深入基层和全面的调查研究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发展,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三、调查研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党的历史任务发生变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调查研究中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探索。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党风、党性教育的决定。在调查研究中进行“三讲”教育,通过“三讲”教育做好调查研究,是这一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突出特征。
此后,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针对“三讲”活动落实情况和党的建设开展调查研究时,首次完整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我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常态化的调查研究深化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调查研究与科学发展观的提炼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调查研究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2003年4月,胡锦涛同志深入深圳的城市、乡村、车间、码头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系统的思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第一次全面提出和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如2004年4月在陕西、江苏的调研,2004年7月在上海的调研等,都一再强调“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科学发展观”,通过调查研究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理解。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的创新成果,更是对我党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深刻践行。
五、调查研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创新调查研究方法,深化了对调查研究的新认识和新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基于长期地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中国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生活诉求和美好愿望有了深刻把握,进而提出了中国梦的重大论断。此后,总书记时刻思考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并相继提出精准扶贫、新常态、乡村振兴等时代战略。在调查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形成了关于如何治国理政的丰富思想,同时也对调查研究本身有了深刻认识,提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形成了更加贴近底层生活、更加朴实、通俗、更接近群众的新时代调查研究思想。
(作者系公共管理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