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无畏 向阳前行
——访教科院优秀学生赵佳旭
赵佳旭,2017级应用心理学本科毕业生,已保研中科院攻读直博。曾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院赛一等奖,“梦航杯”大学生调研竞赛院赛一等奖,“用心杯”调研竞赛院级一等奖,“毅平杯”学术科研竞赛院级一等奖,蝉联教育科学学院十佳科研标兵。被评为我校寒假回访母校活动“十佳个人”,教育科学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本报记者 何云芳 “在心理学领域深耕细作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希望有一天我能把所学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回首大学时光,赵佳旭表示她一直在心理学的浩瀚大海中探寻,虽然只是采撷了几颗小小的珠贝,但她会继续勇敢地沉潜下去,以期向世界奉献出最美的瑰宝。
好知乐知:爱我所爱,无问西东
赵佳旭与心理学的结缘始于初中,那个时候她偶然读到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撰写的一本书便着了魔。“自此,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会买各种心理学著作来读,真的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心理学持久的热爱,让她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大学第一志愿专业填报。2017年,赵佳旭成功地被我校教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从此便开始了全面深入的专业学习,并且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研究。
赵佳旭对心理学研究很投入,但她并不在乎最终的结果。“我的心态就是平常心,我看中的是研究的过程,不管最终能否有产出,但只要做了就是一种成长。”抱着这种心态,尽管有时候也会出现费尽辛苦却一无所获的情况,但她总能迅速调整,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她笑意盈盈地讲:“我做研究主要就是喜欢。当你通过实践验证了一个理论,就会觉得很奇妙,很有趣。就是这种奇妙和有趣吸引着我不断探究下去。”
与大众对科研人才的刻板印象不同,赵佳旭是充满灵性的,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笑容灿烂而美好,这一切都源于她的快乐哲学。赵佳旭认为快乐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离开快乐,一切都将无以为继。尤其是学习和研究,只有以此为乐,才能获得内生动力,也才能走得长远。去年最忙的时候,她兼顾实习、科研、研博复试。即使是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她也不曾崩溃,仍是笑对一切,元气满满。身边的知情者半是惊讶、半是钦慕地问道:“每天都这么难、这么累了,你为什么还能这么快乐呢?”她坦言一方面是因为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但更重要的是她本身就是一个乐天派,她最满意也最喜欢自己的乐观心性。“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在面对困难时,才能举重若轻。”她如是说。
勇敢破圈:生而无畏,砥砺前行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她的努力下,大学四年赵佳旭在心理学学习和研究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不仅在竞赛中获得了诸多奖项,而且蝉联了院里的十佳科研标兵。如此优秀的她,毫无意外地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双双抛来的橄榄枝。她的选择是去中科院直接攻博。“北师大想招我的导师做的是社会心理学方向,是我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我犹豫再三,还是觉得应该去挑战自己不熟悉且更具难度的领域,也就是现在选择的认知方向。”
这种探索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她身上是一以贯之的。她谈到,最初对心理学感兴趣,就是源自于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但她并没有浅尝辄止,她之后又买了很多的书,从科普类到专业类,循序渐进。那一本引领她走向心理学的《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被她重看过很多遍,她的感触是:“心理学的学派有很多,行为主义只是众多学派中的一支,还是要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视野。你会发现这一本书里写的知识,在另一本书、另一个学派中是不一样的论述。多阅读多钻研,你的研究视角会更全面更深刻。”
这样的她,从未因为安逸而止步于自己的舒适圈。曾经,数据分析的学习令她大伤脑筋。不过,“‘万事开头难’,什么事情都难逃这个理儿吧。艰难时刻终会过去的,不放弃、不畏缩,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变得精通熟练了。”最近,她又迈上了新的征程——学习编程。她的身上有着令人动容的蓬勃的生命力,生而无畏,勇于挑战。她坚信自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如果不能,就是时间不够,而不是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问题。所以无论她被安排了什么样的任务,她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抗拒,而是以快乐的心态淡定地迅速学习,信心满满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坚定自我:虽千万人,吾往矣
赵佳旭申报直博的时候,也遇到过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然而面对 “灭绝师太”的揶揄以及“女生读博(晚婚晚育)是耽误自己”这类的言论,她却没有一丝纠结,“科研就是我所热爱的事情,不存在‘耽误’与否的问题,生命时光就应该投入在这里。”
赵佳旭强大的内心来自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清醒认知。赵佳旭既会在情绪上快速地调节自己,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境;也会在生活状态里阶段性地整理、反思自己,不受外界干扰,坚定地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她回忆起自己做科研的历程:“那个时候刚刚起步,身边的同学都觉得我是在玩,不可能有什么成果。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又有人觉得我的成果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甚至还有人怀疑这不是我自己完成的。但我想,如果因为外界的看法乃至于自己的失衡心理而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才是最大的失败。我会认认真真地跟自己对话,告诉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人应该对自己负责,为自己而活。”
赵佳旭最崇拜的人是阿基米德——一位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还心心念念数学公式的科学家,在他眼里信仰高于生命。“我肯定达不到他的学识和境界。但每每在怀疑人生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他,也会想到自己的信仰。为了不负信仰,也要努力生活。”
回顾过去,她说:“我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面对以往的荣誉与奖项,她表现得云淡风轻,不沉湎、不留恋,只是向前看,想要学习更多的新东西、尝试更多的新事物。她仿佛来自那神秘的快乐星球,早早地就学会了与自己和解,“过去的,不论做得好不好,都过去了。对自己宽容是很重要的事,未来还有大把大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