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馨香 满车温暖
——访后勤集团运输服务中心优秀职工周禄军
本报记者 贺思宇 从桃花坪校区到主校区的5.6公里距离,是周禄军21年来工作日驾驶通勤车往返四次的行程。酷夏凛冬,春来秋去,周禄军平稳地驾驶着通勤车,穿过绿树成荫的西二环、风景如画的潇湘大道和熙熙攘攘的麓山南路,拐个弯就到了书香墨酣的二里半校区。作为学校通勤车驾驶员的他,在20余年里始终将安全、热情、细心作为工作原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满载一车温暖,为教职工的通勤保驾护航。
此次采访是在周禄军驾驶的通勤车上完成的,下午四点半他准时到达主校区接送地点,在确认周围行驶环境后,熟练地操纵着方向盘,将体积庞大的通勤车丝毫不误地停在指定位置。在开始接受采访前,周禄军反复确认了车辆手刹是否到位以及车身周围环境,确保车辆停靠的安全和准确。安全,是周禄军在采访中提及最多的词语。通勤车搭乘的都是学校教师和在附小就读的教职工的孩子,前者是教诲国之未来的知识传授者,后者是朝气蓬勃的祖国花朵,周禄军说:“安全是第一位的,他们搭乘我的车,我就要对他们负责。”通勤车经行的路线是学生流动比较密集的地方,每一次倒车和发车前,周禄军都会通过后视镜确认车身周围是否有电动车或者学生经过,以免发生碰撞刮擦。
从部队复员的周禄军在成为我校通勤车驾驶员后,始终保持着军人严谨负责,听从指挥的优良习惯。周禄军回忆起八十周年校庆时的行车经历,他说“校庆时的排班比平时要密集一些,那几天几乎手不离方向盘,虽然忙但一切听从指挥,还是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运输服务中心给我安排的任务。”为了保证行驶中的安全,周禄军在每次出车前必定仔仔细细地检查车况,小问题及时排除不拖延,大问题上报单位进厂维修。在部队汽车连学习的汽车养护知识给他的工作带来不少帮助。在获批置换客车的采购中,周禄军对照车辆参数表,从动力、底盘、减震等主要部件到刹车片、轮胎等重要配件的配备提出了中肯建议,协助车队高效优质完成了车辆置换。
周禄军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即遵守交通规则,不开快车、赌气车。周禄军说:“驾驶员的操作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疲劳驾驶,不做路怒族。”在问到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情时,周禄军则笑着表示,面对温润大度的学校教师和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很难拥有不愉快的心情。周禄军表示,学校通勤车驾驶员和公交车驾驶员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和乘客不仅仅是司乘关系,更像是朋友、家人的关系,他见证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也陪伴了不少小朋友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
周禄军是一个热情周到的人。麓山路改成单行道,原本在同侧下车的小学生们,需要穿过马路。周禄军很担心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的安全,于是他在停好车后,亲自护送他们过马路。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带来不少欢乐,也给周禄军的工作增添了甜蜜的负担。有些好动的小朋友,需要周禄军多次提醒和劝导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他禁止小朋友坐在第一排,以防刹车时撞到防护杆而受伤。有一次一位奶奶带着小朋友坐在第一排,周禄军因避让从侧后方超车的车辆而刹车时,小朋友的鼻子撞在了座位前方的防护杆上出了血。周禄军在完成出车任务后,立刻陪同已经慌神的奶奶送小朋友去医院检查,事后他积极主动地跟进和协助保险公司的理赔。
在同事眼中,周禄军是一个可靠的老大哥。其他车辆在路上出现故障,只要周禄军接到援助任务,不管是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还是刚吃上热腾腾的饭,他二话不说便前去交接。以温暖真诚对待工作的态度,周禄军表示是受到自己刚到岗位时的运输服务中心主任的影响,主任对驾驶员从工作到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刚入职的周禄军感受到了温暖,而他也将这份温暖延续在了工作中。
通勤车的驾驶员不仅负责将教职工及其家属安全送达,也负责车辆的清洁和养护。周禄军驾驶的车辆,车厢干净整洁,没有一丝异味,这得益于周禄军每次完成出车任务后都会仔细打扫车厢。他表示“为乘客提供温馨、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是我在这个岗位上应尽的责任”。在打扫车厢时,拾到乘客遗落的物品是常有的事。周禄军回忆起一次送文学院学生去实习学校,任务完成后,在车厢内拾到一个U盘,当时无法联系到失主,周禄军细心保管着U盘,在接同批学生返校时,交还给了失主。周禄军说:“可能U盘里保存了许多重要资料,那位女生也没想到U盘失而复得,当时她脸上的笑容和道谢的话语,我现在都还能记得。”
周禄军用严谨、暖心和细心为乘客们提供安全、温馨和舒适的乘车环境。在采访的结尾,周禄军再一次强调:“我只是做了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做的事,千万别把我写得太好了,那也不真实,我自己看起来也难受。”在其位谋其职,做好岗位的应尽之责,便是周禄军二十余年的工作之道。麓山南路的风依旧在吹着,周禄军平稳地驾驶着往返桃花坪和主校区的通勤车,乘着桃花飞瓣而来,载着木兰清香而返,一路温暖着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