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659-4-2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2日 21:34 点击:

□刘江凌

融媒体时代下雷锋精神国际传播的路径初探

“克己以正身,宽心以助人,平凡之不平凡,雷锋精神也。”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雷锋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宝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也日渐增长,国内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中国故事的讲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也趋势向好。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是时代所趋。

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是政府执政事务和新闻舆情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在当今信息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融媒体的飞速发展,极大地简化了传播路径,突破了传播过程中时空障碍,有利于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播,也有利于雷锋精神传播过程中自身的改进和优化。借融媒体平台促雷锋精神国际传播,是雷锋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大重要途径。

以宣传互融促多元化、优势化,赋能雷锋精神全景记忆

宣传互融是指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建立一种新型和谐互补互信的媒体关系,达到更加优质的宣传效果。在融媒体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媒体传播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更要融入新型媒体传播手段的多元性和创新力,促进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根据雷锋精神国际传播的国内实践现状可知,官方媒体已积极地参与到雷锋精神的对外传播之中,但是个人自媒体的传播积极性仍然不高。这与雷锋精神国内传播已基本形成的全方位、多主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反差。

对此,传统媒体应当继续坚持“移动优先,融合传播”理念,在雷锋精神国际传播中将短视频、移动直播等新兴业态当作提升雷锋精神传播魅力的重要载体,着力构建全息媒体。自媒体产业应当肩负起传播的重任,利用其传播广,时效快,深度强等特点,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热门的新型媒体平台对雷锋精神进行刻画,创造性转化传播内容,创新性发展传播方式,用新事物推动旧事物的变革,达到1+1>2的效果,从而使雷锋精神焕发新的光彩。

以使命共融促矩阵性、互动性,领航雷锋精神高阶认同

新媒体、个性化媒体的层出不穷,为融媒体事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为促进媒体间融合打下坚实群众基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藏在其背后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以个人名义对雷锋形象抹黑的事件时有发生,个性化自媒体背后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利益驱使,舆论主导权的归属等等,都是雷锋精神传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播,要在主流媒体和个性化媒体使命共融的基础上,形成主流媒体为主导,其他个性媒体共同互动建构的矩阵化传播模式。在面向国际传播时,主流媒体应当起着“主心骨”的作用,牢牢握住主导权这面旗帜。各自媒体应当摆正自身在媒体传播平台的位置,明确作为一个媒体人的初心与使命,加强自身对于雷锋精神的认同感,为雷锋精神走出国门形成一体化、全程化的传播链条。例如,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家官方的新闻媒体网站,应当主导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对雷锋形象及其精神的传播,抖音、快手等一类高流量平台的自媒体工作者,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主流媒体报道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软传播,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从而推动更多自媒体的流量带动;继而利用融媒体的互动性这一命门,加速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深化雷锋精神在大众心中的正面形象。

以情感交融促实践性、生动性,推动雷锋精神共情升华

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播,实质上也是一种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雷锋精神其中富含的情感因素、如何更加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中国人的眼中,雷锋这一形象,不仅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更是一种情感符号,一种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这种牺牲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爱,这种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都是我们应该去歌颂和学习的美好品质。

情感的共鸣一定程度上激发人的心理上对一个事物的认同,从而深刻记忆某个符号。在雷锋精神国际传播途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海外友人生动讲述故事,促进他们对雷锋精神的情感共鸣,达到软传播的效力。例如,可以将雷锋故事编排成舞台剧等表演形式来展现给国际友人,让他们沉浸式体验雷锋时代的生活,从一个个剧目里面了解雷锋这个人以及可贵的精神;可以通过我们自身践行雷锋精神,生动再现一些富有历史感的事件,从而消除时空脱节的传播困境,以情感带入叙事场景,为受众展现身临其境的效果。还可以结合融媒体,将雷锋的故事制作成3D5D的电影动画,搭融媒体的快车将其输送到大洋彼岸。

几十年来,雷锋精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不断照耀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作为时代新人,我们更应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更应该将雷锋故事书写好传播好。雷锋精神的国际传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靠一人一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真诚的实际行动,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擎起这抹鲜艳的中国红。

(作者系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



上一条: 1659-4-3
下一条: 1659-4-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