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桂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立足点,就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质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确保思政课教学及时跟进党的理论创新进度。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重点把握4个原则。
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融入的系统性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首先要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等重要文献,深入解读报告中的重大思想观点与理论命题。同时,二十大阐释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二十大精神汇集的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系列成果。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不能拘泥于大会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学习大会报告同学习大会系列讲话和相关文件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联系着学”。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十八大以来党的重要历史文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两个系统性:一是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诠释的系统性。思政课教学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是简单、象征性地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某个思想观点或理论命题作点缀,而是应融必融、能融则融,以系统的诠释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二是尊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是脱离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另成体系,而是紧扣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诠释,确保在融入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完整和充实。
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学体系,突出融入的针对性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精神内涵与课程内容在双向融通中产生“化合反应”、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理化与思政课内容创新化的过程。我们要用各门课程的学理逻辑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大会精神与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彰显思想魅力与学理张力。避免脱离教学内容简单粘贴、生硬“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内容、进入学生头脑,是所有思政课共同的任务。各门课程都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诠释党的创新理论,甚至不同的课程会阐释同一思想观点或理论命题。各门课程融入哪些创新思想和理论?不同课程对同一思想理论命题从什么方位和视角切入和解读?
一是立足各门课程自身的学科背景、知识领域和教学内容,找准“融入点”,根据教学体系和内容选择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命题,确保融入的契合度,避免“硬植入”;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回应各门课程涉及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尤其要突出学生本位,以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为立足点,联系学生思想动向与生活实际,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以理论的清醒支撑思想自觉与政治坚定,彰显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深入挖掘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意蕴,彰显融入的学理性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原则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基本要求是用学术讲政治。思政课讲政治不是简单的政治口号式的宣传,而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增强理论的亲和力与说服力,实现理论阐释与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每个重大命题都是高度浓缩和凝炼的思想精髓;每个关键词都深藏着丰厚的理论内涵与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领悟和挖掘关键词后面的学术内涵及学理脉络,立足各门课程的学理逻辑和教学话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应有的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与现实力度。要聚焦课程教学目标,用各门课程特有的学理思维、教学话语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命题,充分体现课程的学科背景和学理底色。
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确保融入的精准性
诠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项既有严肃的政治性,又有严谨的学理性的任务。从大会主题中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从“两个结合”到“两个确立”“三个务必”“五个必由之路”“六个必须坚持”等都是具有深厚学理意蕴的政治命题。诠释这些重大命题、解读这些关键词,必须坚守一条底线:精准性。
一是思想理论命题诠释的精准。既不能流于表面、蜻蜓点水,从概念到概念,对重大命题、关键词进行同语反复式的解读,也不能自以为是地用所谓学术探讨的名义,对重大命题、关键词进行随意解读、自由发挥。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成果,真正学懂弄通悟透,在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前提下进行诠释和解读,防止误解误读、以讹传讹。
二是“融入点”选择的精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总汇,内涵丰富,需要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的重大命题、关键词很多。每个重大命题、关键词应当在课程的哪个章节或专题中体现,与哪个具体内容相融合,必须考虑两者的关联性与契合度,达到“无缝对接”的效果。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